整整大半年,赵云的行动竟全由郭嘉操纵。他叫刘备下了徐州和荆州,究竟是想做什么?
猜不透看不透,刘辨只感背脊发凉。慌忙叫吕布前去联络,警告赵云不要再遵从信上说的任何话。
再一面刘辨连夜把贾诩召进宫,与他商量如何对付郭嘉。
贾诩面色疲惫,头顶的发和嘴边的须愈发白了。当陛下的幕僚是极其辛苦的,这半年过得他俨然再老了十岁。
见惯了风浪的老人一点也不大惊小怪。
他静静地听完刘辨的诉说,躬身道:“不瞒陛下,臣也十分感念奉孝小友的引荐之恩。”
刘辨怔住:“郭嘉也给你写信?你的计谋也是他想出来的?”
贾诩摇头:“陛下这么说,未免小瞧了臣。郭奉孝只给臣来过三次信。全在半年以前,奉孝尚未投曹,陛下还在袁绍军中。”
“他与你说什么?”
“劝臣辅佐陛下。”
刘辨没想到郭嘉还会这么做。
“收到信后,臣本是不愿来的。”贾诩继续道:“臣自问一辈子从未有过良策,郭奉孝又怎知吾名?想来不过发的寻常招贤名帖。”
“后来他又来了两次,臣之父母家族,妻弟儿女,家中宅田他竟了若指掌。尚贤之心与威吓之举皆有。臣无奈,只好应了邀约。又不曾想很快就听到他投奔曹操的消息。事后回想,才觉并非巧合。”
刘辨已听出贾诩话里的味道。贾诩是想说,郭嘉的心还在陛下身上的。
刘辨有些不是滋味:“你为何不早说?”
贾诩不答。因为他看刘辨的神情就知刘辨自己想出来了。新人入宫,要是顶着叛徒引荐的名头,陛下绝不会信任他。为人臣者谋的从来就不是事,不是敌人,先要谋好自家的主公。
贾诩给刘辨带来了好消息:“曹军和司马军已争起来了。”
刘辨大喜,连问缘故。贾诩也说不准。听斥候来报,是曹操先打的司马懿。两军已在兖州摆开阵势,非有你死我活的姿态不可。
“朕眼下要做些什么?”
“劝他们不要打。”
刘辨的劝帖不过是个姿态。是个做皇帝该有的姿态。两个实权派是不会听他调停的。
贾诩还给刘辨带来了一个别致的礼物。
东进辽东的荀家兄弟先为乌丸所劫,然后辗转送到了洛阳。
至于乌丸为何要干这等事,自是贾诩操弄的结果。至于贾诩何以知道荀彧率小队入辽东,自是收到了郭嘉的第四封信。
荀彧是聪明人,曹操也是聪明人,他们的军事行动不会对外宣扬。奈何内鬼就在身边。还是个把他们都算透的内鬼。
贾诩也是聪明人。这第四封信他一直三缄其口。他可以自己相信郭嘉赌一把。但绝不会让陛下知道他与郭嘉还有往来。
乃至于连郭嘉葬身风雪,斯人已矣之事,他也没同陛下禀报。
在真正的谋士心里,死去的人远不如活着的人重要。
但贾诩觉得陛下应该知道这件事。
远道而来的荀彧也许当个传声筒。
贾诩把荀彧安顿到朱雀大街的驿站里,除了派人监视,旁的都好好供着。他想郭嘉也是信他,才会把荀彧交到洛阳来。
荀彧一路被擒,显然已同外界失去联系。他既不知道曹操和司马懿打起来,也不知道郭嘉病逝。他还是那个气定神闲的颍川名士。哪怕身为俘虏,处起事来依旧张弛有度。
贾诩不去见荀彧。他只管排班监视。每日戌时六更,来换班的是他的舅弟。这位舅弟仗着太傅亲戚的缘故,时常旷工偷懒呵斥同僚,人人对他都是敢怒不敢言。
贾诩用他,不单为着私心。有时候这等酒囊饭袋也能派上大用场。
贾诩相信,以荀彧的才能,定能察觉他的舅弟是整场监视的最薄弱环节。荀彧也必定会抓住这个弱点,叫潜伏在洛阳的荀家人给他传递消息。
有些话从荀家自己人嘴里说出来,比贾诩直接告诉荀彧,叫人相信的可能性更大些。
驿馆的种种,全在太傅府的掌控之内。
果不其然,荀家的细作刚把消息递进去不久,夜幕里的驿馆传出久久不绝的呜咽和咒骂。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