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秋已转凉,绵绵秋雨携着秋风一扫,整个天地都陡然肃杀,不过两三日光景,满园子的墨绿就已见衰败之色,湖山洞石初现秋日萧瑟,除了那浓郁的桂香和怒放的菊花还诉说着他充沛的生命力。
对常年困在后庭深苑这方寸间的女人而言,这不是一个令人心意舒展的好时节,因为孤单因为寂寞,因为这漫漫岁月和长夜,熬得她们心力交瘁,熬得她们从憧憬的豆蔻成了悲春伤秋的深宫怨妇。
帝王性子冷清,一向不睦后宫,无爱亦无宠,争夺都无从而起,因为她们甚至都没有可争夺的人或物,只是寂寂寥寥的在这深宫中熬着,至于熬什么,她们自己也不知晓。
可两日前那道圣旨,如天崩地裂的惊雷一般,震惊颠覆了整个静若止水的后庭。
皇帝下旨废黜宫妃,按说这么大的事儿,前朝早已得到消息,除了贤妃的父亲人微言轻又远在豫州,淑妃和良妃的父亲皆为京官,且具为功勋世家,爵位在身的高门,并非是说不上话的小门小户,可是皇帝旨意已下两日,却诡异的纷纷寂静无声,甚至连内眷都无半点走动,更遑论递牌子进宫了!
王辅臣是天子门生,对于皇帝陛下的决定向来是眼观鼻鼻观心,牵扯到了皇帝陛下的‘家务事’更是谨言慎行,以他马首是瞻的六部都是些心如明镜的,身为外臣家族又没有亲眷入宫,以这些年皇帝陛下对后宫的冷淡,皇帝陛下后宫这趟浑水,他们自是不敢去沾的。
他们已然位居人臣,再贪那滔天的富贵,只会得不偿失,当今圣上心思太深,想要涉及左右他身前身后事,他们没那个本事。既然没本事,那还是安分一些的好。做一个让皇帝倚重的肱股之臣比一个靠女人铺路的权臣,可稳当踏实多了。
那位极人臣的张相也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么?
至于当了让这些肱骨之臣脑清目明的例子的张青榆,却更是战战兢兢,对于皇帝陛下的这道旨意,半句谏言都不敢说,只因皇帝下旨废了四妃中的三妃,却独留德妃,他不知这是何意,也不敢贸然揣测,因他自作聪明的惨痛教训的那把利刃现在还悬在他头顶,到底会在哪一天落下还尚不知晓,如何还敢在这个关头当了那出头的椽子?
至于身为国丈的太傅林启瑞,也一反常态,对于皇帝废黜后妃的旨意保持默然,但他的心思多少也能揣测,皇帝结发的正宫皇后是他嫡女,废黜后妃对林家对皇后而言,都不是坏事,至于皇帝为何突然这般大肆废黜后宫,他只需静观其变。
同样作为历经三朝的老狐狸,他比谁都深谙,大胤玄氏一族出情种,可是再深再重的儿女之情,也比不过江山来得重,当年的成帝那般钟情于皇贵妃,皇后不是依然稳坐后位直至皇贵妃身死依然没能撼动她分毫,甚至继任的景帝也非出自她所出么?还有那让景帝至死都深藏于身后的那个女人,不是同样只得宠不得恩,最后即便殉葬也没得半点名分甚至不为人知么?
身为皇帝的女人,一切恩宠情分都是过眼云烟,权势地位才是实实在在的。
大胤开国立朝至今,无论那些女子得了帝王多少恩宠,可是至今却从未因宠而废过一个皇后,后宫少了那些繁冗的后妃,皇后才能安安心心的稳坐后位,孕育嫡子,是好事儿。
相比前朝这诡异的静默,后庭却完全是另一个模样,如同被煮沸了水,彻底乱了套。
先不论那些即将被遣散出宫的妃嫔,相较于林启瑞的淡然,皇后却完全慌了神,从圣旨下达时起,她先后几次派人前往太极殿请见,可派去的人连太极殿的宫门就没能踏足一步!
她不是历经几朝,经过大风大浪的父亲,但是以这十年的相处,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不安和恐惧。
这样大的事儿,皇帝下达旨意之前,完全没有半点风声不说,甚至在这之后,她身为后宫之主,皇帝不说传召她,就连她主动请见,皇帝也是避而不见,更遑论给她任何旨意或口谕了
这相当于皇帝是直接越过她这个皇后,处置了后宫诸人,然后明晃晃的告知她,没有任何她能插手之处。
这样的反常,她根本没办法说服自己安心,甚至让自己确信,就算皇帝再宠太极殿那个女人,她也能如成帝那位皇后一般,后位稳固,得育皇嗣。
唯一还能让她有所安慰的,竟然还是那四妃中皇帝还留下了一位。
四妃废了其三,留下了位同副后的德妃,其他分位低于妃位全数遣散废出,一个不留——她不知道,皇帝这般做,到底是一步到位,还是在为之后更大的举动做铺垫。
但是如果可以,她宁愿折寿来祈求,当今陛下这肃清后宫的举动是一步到位……
皇帝连皇后都不见,后宫中其他诸人更是无法越矩求见,这般突然被割除分位遣散出宫,她们甚至连帝王的一声话语都得不到,整个后庭这两日已然陷入一片惶惶不可终日的哭天抢地中。
“为什么!?为什么——”
“娘娘……”
“为什么陛下要废黜本宫的分位连句话都没有?!本宫要见陛下!本宫要陛下亲口说一”
“娘娘!娘娘您慎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