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受困
张知鹤一次又一次的挑衅他,自己要是不解决他,必然是后患无穷。
那个张知鹤,也最会迷惑他们家殊同。
别看他对殊同平素日里还不错,但是真要是利用他们家殊同起来,他们家十个殊同绑起来也不够张知鹤玩儿的。
所以最后拓跋政宗力排属下议,敲定了战术以及同时敲定了北境的领兵之人。
自然,拓跋政宗这两个决策在所有属下的眼中无异于都是昏招,但是拓跋政宗带兵这么多年了,没有几个手下将领敢在他面前质疑的。
敦煌战神的威望在,且拓跋政宗很多时候也确实是兵行险招,他的话,属下们即便腹诽不已,也觉得他们君上是被上尧国君给迷了心窍。
但是他们还是选择相信他们追随已久的国君。
选择相信拓跋政宗。
毕竟他们也无数次的将己身性命和国运都交给了拓跋政宗的手中。
即便他们君上这几次荒唐了,一些事情让他们不认同了。
但是他们还是信任他们的国君。
拓跋政宗自然不会辜负自己属下的信任。
第二天的天色已晚,前头的探子回来报,蛇余和下卑的大军兵分三路,呈包围之势,正往此峡谷逼近而来,若按照蛇余和下卑的行军速度,估计只需要半天的时间就可以赶过来,而探子回报也需要一些时间,拓跋政宗算了算,现在他们的撤离时间只有三个时辰。
蛇余和下卑的军队行军不慢,拓跋政宗得知了那分成的三股大军行军的路线,并且推测了那三股大军即便扩散,最大的可能性是扩散到哪里,确认之后,拓跋政宗自己画了地图,标注了他们这支主力王师绕行的路线。
沿着南侧三十里开外的两个高山前行,拓跋政宗带兵打仗这么多年,只要走过的路,就能牢牢的记在脑子里,这南侧三十里开外的两个高山,他带兵熟悉路线的时候,曾经登上去,那里没有人烟,由于山峰高耸,伫立往下望去,拓跋政宗能够看到往下的地形图。
自然拓跋政宗敢攻打蛇余,能够大张旗鼓的攻进蛇余,必然是早就已经派人潜进蛇余绘制蛇余地图,敦煌这么多年以来,之所以能够屡战屡胜,不仅仅是得益于拓跋政宗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以及敦煌士兵的神勇,当然也是同拓跋政宗的筹谋以及探报有关。
而探报是行军之首,为重中之重。
拓跋政宗得到的地图同自己带兵实地考察之后发现地图丝毫没有错误,甚至于地图上连村庄城镇所在都标注的一清二楚。
拓跋政宗领兵打仗,是尽量绕着村庄城镇走。
直等到了蛇余之后,拓跋政宗发现传说确实属实。
蛇余地势颇奇,同一马平川大平原,大河地带的鱼米之乡江东截然不同,蛇余是一排排的高山之中是一大方肥沃的谷地,其中河水溪流穿插其中,按理来说这样的谷地应该多是石子地,但是这里的地不同,是厚厚的泥土层。
此时已然快到了黍米夏收的七月了,地里都是还未收割的黍米,拓跋政宗每每走到一地便都是割一半留一半儿,且在田中插了木牌,在木牌下埋了宝石和金银,毕竟以后打下来蛇余之后,他还要管理,民心是不能失的,拓跋政宗没有发现,现在的他,不像之前那般的铁腕不留情,烧杀抢掠。
其实拓跋政宗也发现了,如同强盗一般的掠夺别国的资源和国土之后,无异于饮鸩止渴,若是照以前的强盗思维来征伐,那么便只剩下一个被围剿的结局。他还记得曾经五封其实差点儿就变成了六封,其中有一个齐安国,便正是因为那国士兵在其他几国攻占上尧,逼迫天子交出王权的时候,此国跟在最后,一路烧杀抢掠,人神共愤,以至于被剩下的几国的将士给歼灭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
自古以来的道理,放在大争之世也是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