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反应
“就这样一个过片,让整首词都更加生动,更贴近于读者的世界了。而整首词的龙睛无疑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东坡整首词,每个句子单独拿出来都不够出彩,但连在一块,便起了复杂的化学反应。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在整个篇章的化学反应中,它成为了最出彩的一句。前文已说到苏轼有十分强烈的诉说的欲望,他想对至亲之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可真当他梦里见到了自己的妻子王弗,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只是哭。这一哭百味陈杂,苏轼对亡妻无穷的思念尽在这一哭之中。如果一个人见了至亲之人,只是自顾自倾诉自己的身世苦闷,这无疑是自私的。而东坡在梦里见了亡妻,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这样的羁绊真是至情至性。东坡压抑了自己诉苦的欲望,转而将自己对亡妻的思念倾斜而出。这样的情感,是再多的语言也无法描摹的,惟有无言一哭,老泪纵横。至于结句则凸显了东坡词的老毛病,东坡写作常在结句敷衍了事,此篇也不例外,结句实在平平。简而言之,这首词里的东坡,最后硬生生把自己倾诉自己苦闷的欲望压了下去,而能压下这样难以忍受急需发泄的欲望的缘由,依然是对亡妻的思念,这才算是一首不折不扣的悼亡,而非借悼亡之名,倒自己苦水。整首词从结构而言,真正记叙梦中场景的句子,只有两句——从小轩窗、正梳妆到惟有泪千行。这只是全词极小的一部分,并没有因为篇幅小而被苏轼的议论喧宾夺主,反而如众星捧月般,有极大的艺术张力。全词整体看来,挥洒自如,不拘泥于传统写作结构,自成一体,实在难得。这也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对一首词进行审美,要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文本的每一环,都值得我们去推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一弯缺月,斜斜地挂在萧索的桐树上。一只离群的大雁徘徊在虬枝间,迟迟不肯栖身。四十三岁的苏轼抬头凝望着夜空。这是长江边的一处沙洲,苏轼一家临时蜗居的陋室是一间废弃的驿站,冬凉夏暖,四面通透,更重要的是还是一座湖景房:每当江面上雾气蒙蒙,被潮湿包裹的小房子仿佛蓬莱仙境——除了膝盖经常不解风情地隐隐作痛。全民偶像苏轼,此时已经陷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二十几岁时的苏轼意气风发:首次参加科举就引起了轰动,欧阳修是他的脑残粉,仁宗也疯狂点赞。三十几岁时的苏轼踌躇满志:虽然经常和宰相王安石互怼,但温柔的王安石只是将他调离京城,让他得以流连于杭州春色、密州猎场、徐州黄楼,享受旅游。四十岁以前的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