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七书>其他>袖手旁观> 第22章

第22章(2 / 2)

姜醒不能完全地占用、拥有裴律,但他可以拥有一枚具有裴律特质的松叶标本。

裴律吃过一次三食堂之后,就常常想念那里的味道,那个洒满余晖的窗口,黄昏的操场,和那一台很老旧的、但是会送来清新凉风的摇摆落地风扇,和承诺请他吃绿色心情的姜醒。

所以裴律很拼命,争取不让那些生意场的事彻底捆住他,困住他的时间,也困住他的情感和灵魂。

即便再忙也挤出空去实验室,有时是检阅各个项目组的进程,更多时候是陪姜醒完成他证据清单上的复刻实验。

进展还算顺利,基本的环节都抓紧时间完成了,但又好几组样本需要固定的小时数才能孵化,只能等时长足够再采集数据。

下楼时候姜醒的耳机线勾到了裴律的袖口。

裴律顶着来来往往的目光耐心解开,问他为什么不用无线耳机。

姜醒义正言辞:“用那个我总会觉得自己好像没有戴耳机,就会反复确认有没有外放。”

裴律点点头,耳朵上一凉,姜醒动作熟稔地把他刚刚亲手解开的那一只耳麦塞到他的耳朵里。

“BBC 换了一个荷兰籍的主播,” 姜醒打开手机给他看,“这期是一只羽鲸的纪录片,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这是他们最近的习惯。

姜醒有一点点网瘾,不严重,翻墙技术炉火纯青,美曰其名课业需要,在很多个裴律被应酬、谈判、方案和资金链、投标等一系列压力弄得头痛欲裂的时候,是姜醒的半边耳麦把他稍微抽了出来。

有时候是巴赫的几章乐曲,有时候是大高加索山脉的消融速度专讲,亦或是某不知名行星轨道对南太平洋潮汐的影响等等这些离他们生活千八百里外的事物让他得以在纷繁俗务间呼吸上一口氧气。

姜醒是裴律休憩的岛屿。

姜醒可以在非工作时间出现在裴律的办公室,这是裴律给他的特权。

刚开始还很矜持地觉得这样好像不是很好,可到后门出入自如的也是他。

裴律的助理从公司到实验室来送材料就见过很多次老板在办公,这位小师弟在沙发上看论文或是看课外书。

很有那么点岁月静好的意思。

助理不敢说也不敢问,每次都以最快的速度退出这气氛诡异的二人世界。

一开始姜醒还没有这个胆子,但裴律强调过很多次,语气认真不似客套,他也就觉得这份随意不算逾距。

毕竟,他是真的每天都有很多事要找裴律,很多话很多想法想要跟裴律说。

线上交流有时间精力成本,也不如当面表达得畅快。

他在现实中那么不爱说话的一个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裴律身上获得了表达的欲望。

有时候他说着说着,也会觉得自己话太多,但被裴律专注温热的目光包围,忽然又觉得自己像一颗获得了生命的星体,连带着乏善可陈的生活,都有种要从黯淡中冉冉升起的感觉。

姜醒享用了裴律的空间和时间,就很自觉地承担起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每天把对方的实验器材亲自清洗一遍,无论裴律那天来不来。

在裴律疲于各色应酬之后还要审核数据时把他拉到沙发上休息,说定了闹钟过半个小时一定叫他。

在裴律发烧却没有空去医院的时候跑到校医室买冲剂。

裴律是一个很能忍的人,他的辛苦是被光鲜亮丽的外表包装得严严实实的,要姜醒自己去发现,姜醒捏着细口瓶的瓶颈,觉得有些难受,觉得自己应该再细心一点,呵护这位他来之不易的朋友。

裴律身边环绕着那么多人,只有姜醒模糊地感受到,那些压力像他实验时用的亚酸流质,密度大、不融和、抗力强。

无声无息,不动声色,却盘根错节满满实实,凝固严密沉厚,风和阳光透不进来。

他还没有完全懂得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友人,但他愿意为了裴律去学习。

第30章 只有他一个

作者有话说:后天见嗷!

周三是姜醒课最多的一天,从蕴真楼跑到三教,再跑回去,课后还要完成一个第二天就要交报告的实验,他常用的那合光照设备一个师姐拿走了(并没有询问过他),姜醒有点不高兴。

去取了一台新的,但即便设备是更高级精进的对姜醒这种习惯一成不变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将就。

它很敏锐,姜醒适应了一个下午才稍微顺手一下。

他不知道如果是换成别人,可能要磨合好几天,以前他刚接触操作台的时候,入门老师就说他和实验仪器之间有一种奇妙化学反应,有时候手感是天生的。

但姜醒自我要求严格,他还是觉得效率太低,没有严格按照订下的计划进行。

回到宿舍,匆匆洗澡,换上睡衣,缩进被窝,点开手机看到 cocal 上有堆积了一百多条未读信息的红色提醒。

这段时间他在现实中收获了裴律这个朋友,打开论坛聊天室的频率便低了很多。

现在看到才想起来,里面正在讨论最新期刊上某大牛发的一篇论文,大家各抒己见,热闹的头脑风暴,姜醒往上翻,也有人 @他最近怎么很少出现。

他们讨论的那篇论文姜醒看过 (其他消息他接纳得都很滞后,但期刊总是看得很及时),困意消散了一些,组织好语言把自已观点发出去。

都是老朋友,大家一看他出现马上问他最近是不是很忙,又关心他上次说要离开 S 实验室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找到心仪的下家,并且真的有人给他发了东部沿海其他实验室的资料供他参考。

姜醒最近和裴律厮混在一起,早就忘了这回事,没想到还有人记挂着他曾经的苦闷与不得志,顿时有些愧疚,简单解释了一下近况,群里就继续讨论起原来的论文。

其中一个留日的女生发表的一个观点引起了姜醒的极大兴趣。

科研民工的论证方法和实验技巧很受到门派环境的影响和留痕,很明显地,留日学生的特点是严谨细致,并且基础蛮扎实,能从细节去延伸,短板是保守,姜醒以前竞赛遇到过一个搭档,连煮个蒸馏水都要再三确认,两人都闷声不吭,进展奇慢。

而大西洋彼岸回来的留学生在一些假设性问题上就非常大胆,可惜心又不够细,手不够低,就常常论证跟不上论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