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2 / 2)

“李大人,皇上有请您过去。”下了朝后,皇上身边的小太监过来,说是皇上请他过去, 李问并没有什么意外,要是皇上一直都不找他,他才觉得意外,“麻烦小张公公领路。”

“李大人这边请。”

李问跟着小公公前往去见皇上。

皇上并没有在御书房中召见他,而是在明湖湖中心的凉亭里面。还未走到,李问远远的就 见到了背对着他站在凉亭中的皇上,走进了凉亭,他跪下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李爱卿请起身。”皇帝让人起来,挥手让伺候的宫女太监们都退出去。

很快的人就走光了,杨绍慕坐了下来,让李问坐下,“想必小师弟知道朕今日找你来是所 为何事吧?”

李问在皇上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听到皇上的话,他点了点头,笑着问道,“皇上,您不 是说您心中自有定夺了吗? ”刚才谁在早朝上说过这话的了?他还真的以为皇上的心里已经有 决定了。

“……”杨绍慕,小师弟的胆子大到连他这个皇帝都敢调侃了。

开了一个小玩笑后,李问就说到了正是上来。

“皇上您为什么会在这件事上这么犹豫?这个问题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大成的人才太少了 、将才太少了。皇上您说是吗? ”李问道出了一个很根本的问题,为什么皇帝在任人上面会有 犹豫,朝廷所需要的人才没有。

为什么朝廷需要的人才会没有呢?熟读四书五经,会作诗、写文章的人,就能够成为将才 吗?

“若是朝廷有多几个像赵卓这样的良将,皇上您今日想必就不用像现在这么犹豫了。”李 问微微一笑,说道,“若是大成的人才济济,良将无数,那皇上今日的这些苦恼是不是都不复 存在了呢?”

朝廷这个时候正是需要人才良将的时候,好官难得,良将难求,这就是朝廷如今面临的一 个情况,所以皇上要增开恩科,广纳贤臣,但是谁又能保证这些人里面就一定能符合皇上用人 的标准吗?

李问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对于整个大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有更多的孩童读书,这些人以后在各行各业都能有所成就,朝廷能从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一 部分人为朝廷所用,这样皇上就不用担心会缺良臣将相了。”

其实归根究底,还是在教育。

这个时代只有士人子弟、富商子弟才有机会读书,平民百姓的孩子很少是能有机会读书的 。这里面一个很根本的原因,就是穷,平民百姓就是因为穷,才没有那个能力让孩子去读书, 若是爹娘有那个能力,肯定是愿意让孩子去读书的了。

说到教育,就必然提到了民生的问题,而民生……还真的是一片空白。这个时代想要普及 教育还是不大可能做得到的,但是朝廷还是要重视教育,重视基层的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去读 书,这就涉及到了银子的问题。

李问提到了基层的一个教育问题,“在大学之下,我们应当开设小学,小,就是针对年纪 小的孩童所开办的学校,称之为‘小学’,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乡学。就像是盖房子那样,只有 基层盖牢了,上层才不会倒塌。”

“小学?”杨绍慕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两个字眼,不过一听乡学,他就明白了,的确“小学 ”的二字的形容是更为形象和明白。

李问给皇上解释了大学、小学,中间还插入了一个中学,所学习的内容并非是只是为了应 付科举,而是能够有所针对,有教无类,英材施教。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他只是略提了一下,并没有讲得太详细。

提了点题外话,那么继续回到了正题上来。

上次在他把建造大学的规划呈到皇帝的案桌上后,朝中的大臣们无人反对,皇上那里已经 通过了,建造大学的事情已经在选址当中了。

李问提到了开办大学的事情上来,“皇上,我们上次提到的开办大学,更多的是注重文教 。皇上,臣这里有个建议,我们需要再建造一座武学院,教习兵法、战术这些知识,没有人是 天生懂得如何打战的,这些都是将士们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所得的。”

“……而在战场上的将士,这些人大多的是在战场上去摸索,去学习,并没有人教他们如

何去打战。”

甚至的还有许多人连字都不认识,一个连字都不会认识的将士,如何读兵书,学兵法呢? 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将士只懂得冲锋陷阵,却不懂得擅用兵法。李问提道,“那么,如 果我们把这部分老将请回来当老师,是不是就能为大成培养出更多的将帅的预备人才了?”

“这样这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将哪怕不能继续在战场上杀敌,也能为朝廷所用,为朝廷 培育出更多的人才。若是有这样的一所学校的话,赵大将军就算是留在京城这里,也能继续为 皇上你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和良将不是吗?”

饶了一个大圈,李问还是回到了赵大将军是继续留在京城还是回去边关的这个问题上来。 他喊赵大将军一声“阿伯”,是把赵大将军当成了半个爹看待。看在上一次大将军让人给他送 了一箱子宝石来的份上,他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帮大将军一把,让他留在京城这里陪夫人。

“果然是听小师弟一席话,朕的心胸顿时就开阔了啊。”作为大成的皇帝,杨绍慕自然是 希望大成能够人才济济、良将无数,但是要如何才能让大成人才济济、有更多的良将?

听完李问的这一番话,杨绍慕到底是明白了。

“皇上,户部如今上收的税收不是再每月递增吗?如今户部有了银两。皇上,若是这些收 上来的银两,若是能取之于民,而用于民,不是再好不过吗? ”在新税法在下面几个重要的城 镇推行之后,户部每月上收的赋税都是呈直线型上涨,这些银两大多是经过商业部的手,再交 由户部去,所以对于这里面上收的商业税,李问的心里多少都是清楚的。

“你还好意思说了,你前面刚搞了一个贸易市场,现在又在弄那个……什么? ”皇帝一时 间想不出来了,他看着张口就来的小师弟,简直是比下面要银子的官员还狠,“后面还要开办 大学,你以为这些都不用花银子的吗?”

这里的每一笔都是大钱,户部上收的银子都还没捂热就出去了。

“咳咳……”李问尬笑,略心虚,“那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吗?开市场,建商场,都是赚 大钱的。还有皇上,你以为开办学校不赚钱吗? ”李问劈里啪啦的就跟皇上算了一笔账,要知 道在后世,开办学校就没有亏钱的,只要你的这个学校能办起来,还办好了,那是大把的人抬 着钱过来求进。

总之意思就是,他这里虽然花银子快,但是赚银子的速度也很快。

“嗯。”这一点是毋庸置疑,国库的银子还是李问这小子想的办法,户部如今才有钱,杨 绍慕是再清楚不过。要是朝中的官员都李问这样能给他这个皇帝想办法来钱,他这个皇帝就是 天天躺着都高枕无忧了。

不过李问有一点是对的,朝廷应该重视教育,只有地方上的乡学办好了,朝廷才有更多的 人才所用,这个这个银子他就是不舍得,还是得出的。

一看皇帝的这个样子,李问就知道他的心里想通了。

今日过来,李问还有点事情要跟皇上稟报,他从袖口里抽出一份小报,收起了面上的笑, 认真的说道,“皇上,这是下面地方的报社收上来的信息,请皇上过目。”

杨绍慕接了过去,一看,面色就铁青,难看极了,把小报往桌子上一拍,怒道,“简直是 岂有此理!这些官员还把不把朕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了!查,这件事一定要严查!”

事实上的确是这样的,天子远在京城,地方上的官员被称之为“土皇帝”,意思就是在地 方上,他们就是皇帝了。这些官员压根就没有把远在京城的皇帝放在眼里,以为天高皇帝远, 就没有人管得了他们,在下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皇上,这些臭虫一日不除,官场不肃清,这些人的存在总有一日会拖垮大成的。”他们 在京城这里进行轰轰烈烈的改革,地方上依然是那个老样子,官员们还是没有进行,地方上的 百姓依然是受到当地恶霸官僚的欺侮,那朝廷的变革和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只有把这些臭虫都除去了,换上一批新的、能办事的官员上去,进行一场从上到下的变革 ,大成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往前面进步。而不是一直滞留在原地不动。

见皇上看着他,李问就猜到了皇上是在打他的主意了,他建议道,“皇上,臣在京城这里 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实在是走不开啊。臣看,建宁王在京城中左右无事,就很适合……” 当这个钦差大臣了,皇上您说是吗?

第054章

他在京城这里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不假,的确建宁王也很闲,李问这话说的也没错。

要知道钦差大臣不是那么好当的,一不小心很可能分分钟被埋伏在暗处的敌人干掉。建宁 王身为皇家人,享受着荣华富贵,是不是应该为朝廷作点贡献?为皇帝这个兄长分担点呢?秉 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李问毫不犹豫的就把建宁王推了出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