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清朝的宗室并不会像明朝一样外放,让他们侵占全国土地。清朝的王爷们全都待在京城里,老老实实地按月领工资。所以虽然清朝也白养着八旗旗人,但是比起要从全国各地财政里抽成的明朝宗室,负担还是轻多了。
依靠着这样的财政制度,清朝的财政收入是明朝的四倍以上,明朝巅峰时期,1601年财政收入不过2200万两,相比之下,大清的钱可以说是相当够花了,吗?
那是做梦!
农业社会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是非常差的,碰上个水旱灾荒,几千万两银子说花就花出去了。到了晚清,太平天国闹起来,中国最富裕的地方税收不上来,军费还是个无底洞,清朝皇帝也没辄了。
没辄,就想辄呗。
于是,清政府发明了——厘金制度。
什么叫厘金制度呢?
简单说就是一种货物流转税,最早开征于咸丰三年。咸丰三年,清军江北大营缺粮乏饷,地方官们最早想出这个办法,在战区设立关卡,收那些走私货物的商税。一开始税率也不高,百里抽一,后来发现这玩意比农业税来钱快多了,逐渐成为了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也成为了湘军和淮军军饷的主要来源。
后来,这种税收居然一直收到了民国中期,名目繁多、税率不一,1931年才在舆论的强烈谴责下由宋子文废除。
靠着厘金,清朝解决了明末面临的最大危机——财政危机。毕竟有钱好办事儿,湘军、淮军有了钱如狼似虎,终于最后把太平天国消灭了。
除了财政危机以外,清朝的朝政,相比明朝的朝政来说也好了许多。
清朝没有党争。
这话听起来感觉有点不可思议,估计也有很多人不认同,说明明有党争的,你看那个谁谁和谁谁打得就挺欢。我这个说法是相对而言的,无论是晚清的李鸿章和左宗棠之争,还是清末的袁世凯和岑春煊之争,都是围绕着某个人的两股势力的斗争,相比较于明末的以地域或者政治思想来划分的政治组织来说,其破坏力和组织性都差得太远。
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清朝的皇帝权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我们总说明清皇帝权力大,可是跟清朝皇帝相比,明朝皇帝的权力简直不值一提。
明朝的大臣以骂皇帝为荣,隔三差五就要上书进谏一下,皇帝见了内阁大臣,还得尊称一声「先生」「阁老」。到了清朝,什么军机大臣、六部尚书,在皇帝面前统统都是奴才,在军机处听皇帝口述圣旨时,军机大臣都得跪着写,文臣地位的降低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