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1 / 2)

那陵提婆的王位,曾被叔叔篡夺,不得已逃亡在外,被吐蕃收容,后来吐蕃帮助他复位成功。从此,那陵提婆便成为了吐蕃的附属国。王玄策以吐蕃为基,「以书征邻国(泥婆罗)之兵」,是最为妥帖而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

所有出其不意的胜利都有着稳扎稳打的牢固根基,除了上述王玄策对国际关系的熟悉外,还有他对当时这些国家地理环境的了解。这就是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泥婆罗和吐蕃之间,即今尼泊尔和中国西藏之间,明明隔着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王玄策与蒋师仁是如何过去的呢?难道飞过去?

这又属于对外交流中连接各国的通道问题了。学者们确定了王玄策此次之后,第三次出使天竺,走的是「蕃尼道」,即吐蕃-泥婆罗通道。蕃尼道,其实是早就有的。据这次王玄策去搬兵的路线来看,他早已熟悉了这条线,很有可能,这一次的出使,也是走的蕃尼道。

那么什么是蕃尼道呢?

从唐朝通往天竺,有很多条路。譬如西线的丝绸之路,绕过喜马拉雅山脉,再往南去印度,其中又可以细分为北、中、南三线。

图:西线的丝绸之路(图片来源:)

玄奘法师去往天竺,就是走的北线。

另一条,是从叶榆(今大理)到滇越(主要为当今的腾冲),过缅甸山口,穿越盆地的路。

还有一条,是从缅甸出海,走海路抵达印度的海路。

图:丝绸之路的三条常规线路(图片来源:)

最不为人知晓的道路,还有一条,那就是蕃尼道。很少有人知道,人可以直接穿越吐蕃,越过喜马拉雅山脉,从泥婆罗进入中天竺。

王玄策是个合格的外交家、旅行家。在历次出使中,上述所有出使路线,他都可能走过。譬如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走过海路,《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载,有高僧曾路上与王玄策相随,「汎舶海中」。而这次从泥婆罗穿插到吐蕃,必然是走的蕃尼道。这条道,从开辟出来以后,直至清代依然有人在走。

图:从西藏进入尼泊尔的两道山谷,即古蕃尼道中的吉隆线路和聂拉木线路。(此图基于谷歌地形图进行绘制,边界处为大略范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