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从逻些(今拉萨)到泥婆罗(今尼泊尔)的吉隆线路。(此图基于谷歌地形图进行绘制,边界处为大略范围。)
知道每一条道通向哪里,是每个使者应有的素养。从吉隆往南,有一条名为吉隆藏布的河,顺着河谷,一路往南。经历十三飞梯、十九栈道,就可以抵达尼泊尔境内,虽然显得长一些,但路好走。吐蕃松赞干布,迎娶泥婆罗的尺尊公主,就从拉萨远到吉隆接亲。吉隆县新近发现了《大唐天竺使出铭》,确凿无疑地证明王玄策本身就知道这条道路的存在——在搬兵之前,他早就想好了要从这条路回到吐蕃西鄙。
喜马拉雅山脉,对普通人来说是天险,对王玄策来说是熟路。他从中天竺跑到泥婆罗,又从泥婆罗北上吐蕃西鄙。便展开了他没有手书、没有兵符的借兵之旅。
还是那句话,谁都不知道他具体是怎么办、怎么说的,反正是在吐蕃西鄙就把兵借来了。据我猜测,无非是「中天竺有些人不太听话,想带些兵马教训教训他」。吐蕃的地方官是认识王玄策的,知道中天竺居然把大唐的使团给劫杀了,因「同为一家」,便很利索地就把兵借出去了。
在吐蕃借到了兵,王玄策又来到了泥婆罗,跟泥婆罗国王出示了吐蕃的借兵信,泥婆罗又跟吐蕃「同为一家」,为吐蕃的附属国,兵就这样借到了。
四
王玄策领着八千二百名刚刚借来的士兵,一路又回到了中天竺。
他和副使蒋师仁做了一个简单的安排:分兵。
王玄策率领部分兵马,围困住了中天竺的首都茶镈和罗城,对其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这里的「茶镈和罗城」不是「茶镈」和「罗城」两座城,而是一座都城的名字。
大概是十分不习惯中国人指挥作战的方式方法,这座都城很快就失守了。三天内被攻破,斩首三千级,无处可逃的士兵纷纷往反方向逃窜,而反方向就是恒河。因为时间紧急,暂时的喘息胜得过一切,什么都顾不上了,便纷纷跳进河里,「溺水死万人」。
我曾经阅读过一些古代破城之后军士逃命的记载,军纪不好的部队,一旦出现了败相,再多的人也顶不住对方少数精锐的攻击,只要打破一个点,白刀乱下,胆破心惊,这方的兵就会像山崩一样倒塌。拥堵在城墙上相互阻碍交通,想逃命的,只有从城墙上跳下去,一时如雨下,摔在地上露出脑浆的、骨折撅出腿骨的,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