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不会热闹了。”周郡感慨道。真是多事之秋啊。
第134章 铺子
是的,中秋节城里也没有像往年那样有庆祝活动,也没有灯会。而且还有传言说今年白灵寺传统的庙会还会取消。
自打来这里第一年参加庙会后,后面周郡也带着路拾和路云去了一次,但是周娇却是一次庙会也没去过的。周娇去过百灵寺庙,却是没有亲眼见到过庙会的热闹场面的。本来打算今年去的,好好玩一玩。听到这个消息就有些失望。
路云找到他,说自己在学堂学了一年多了,不想再去了。周郡脸色一沉,路云这回却很坚持,“哥,我该学的都快学完了。夫子教的那些之乎者也,我真的一点兴趣也没有,一学就头疼。农书哥哥,你也帮我买了一本,夫子那边已经答应借给我抄书了。”路云也有自己的理由,“哥,我不能把事情都交给你一个人做。现在庄稼歉收,又打仗,铺子买了没人张罗。我想回来好好种地。”
周郡叹口气,“等你的土地分下来再说。没分地前老老实给我上学去。”
路云见有门,心中一松,“好的,大哥。我再去催催郑村长。王奔也该分地了。”这孩子一溜烟跑了。周郡也真的奇怪,难道读书不好吗?这孩子怎么这么抵触。不过既然学不进去,农书也学了差不多了,他该去和夫子去商量一下了。所以第二天周郡和三个孩子一起去了学堂,和夫子谈了一会儿,回来后也没有在说什么了。
中秋节很快过去,周郡再一次带着路拾去了柳工府里送礼。柳三小姐的孙子毛毛也在,和路拾玩的很开心。听说周郡买了铺子,又问了他以后的打算。周郡知道柳工还是想让路拾入府读书。周郡就说以后可能会做点小生意,然后自己有了钱后也半耕半读。柳工似乎很赞同的模样,说了一句天下很快就会太平,朝廷会开恩科,他们要早作准备。
这话透露的意思是战争很快就结束了?周郡自己琢磨半天,回去后和赵雍一起琢磨。赵雍确定了战争最多持续到开春,而且开春后朝廷会有大动作。
“那我们能做什么?”
赵雍笑着道:“积攒实力,静待时机。”
时机,什么时机?周郡还没问出来,就被赵雍亲了一下。这厮怎么一点招呼都不打。赵雍也是很委屈,他中秋节夜里偷偷跑过来,要和周郡一起赏月,这人狠心地推他出去,说自己要睡觉。今天终于只有两个人在家里,能好好相处了,当然要抓紧机会亲密一番了。
“一起去澧县还是去曲平山?”他们也该出去一趟了。山里入秋后好东西多,而且更主要的是出去后他们俩就能独自相处。二十几岁的青年,身体紧绷有了爱人却还要忍耐着,不能相碰,简直让赵雍不能忍受。
这会儿没人,他靠近周郡,亲了一下后手也不老实起来,探入周郡腰部,周郡神色一动,倒也没有制止他,而是道:“曲平山不能去了吧,不是说那边有土匪出没?”
“土匪,封家堡的土匪可都是豫章王的人,估计是故意放出来的风声。”一些豪族大户想走,往北去赵王置州,要路过封家堡,往西去西北,一毛不拔之地,还有瘴气,去了也呆不久。估计土匪就是为那些想带着大量钱财想逃走的大户准备的。当然这只是他的猜测。但是结合最近来看很明显了。他们东边最大的郑大地主,家里隐藏的一些黑户都交出来了。
反正这些对他们小老百姓都是好事,支持的人当然多。西南节度使的大军听说已经攻打到赵王的大本营平城了。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彻底收拾赵王世子,收复那封地了。
赵雍的头贴近周郡的脖子,“铺子的事再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我们把能做的能卖的东西整理一下。铺子可以卖杂货。”
“我想做卤鸭。”周郡推开他的头,“你先坐好。我们好好说话。”
赵雍却不愿意,嘴唇在周郡脖颈处流连,他喃喃道:“我要先解解馋。”周郡听了这话,哭笑不得,不过也随他了。赵雍只是口花花,青天白日的,他也做不了什么。周郡心里有数,头往后一仰,斜了赵雍一眼,赵雍一上头,抱着他啃了起来。
后来有些过火了。赵雍心中发紧,某个部位不由自主地发硬,他喉咙溢出恼怒来,自己气喘吁吁地停止了,出去洗了个脸,才回来。真是撩拨的自己狼狈不堪。
周郡似笑非笑,“这回能好好说话了。”
赵雍深吸一口气,“烤炉和烤鸭架已经做好了,可是我们的配料一直没弄齐,而且味道虽然可以,但是真的要和别人竞争,还是少了点优势。最主要的是成本太高。”周郡说的烤鸭和卤肉,鸭架卤鸡爪他们也都试了一遍。好吃,但是还是少了大酒楼做的那种味。周郡说是少了辣味。可是他们种的花椒今年没长成,铺子里的花椒粉真的太贵了,买了一点回来用上去味道是可以。但是成本又增加很多。更别说这些卤味不能放置长时间,卖不掉就亏了。
“我想试试。”周郡有不同意见,“原材料我们有,家里的鸡鸭都可以用。香料我们也种了不少,做不到大规模卖,但是自己做半成品卖还是可以的。再说这虽然成本高,但是我们卖的价钱也高。十月份我们去试试水吧。在城里待上一个月,试试。”
做什么总要先尝试吧。他不想铺子一直空关在那里。赵雍买的那处还可以出租给别人住,而他那里不行。租给别人至少要租半年,现在是没人租的。周郡唯一担心的是没人看铺子,他要去了,家里面就只能托付给赵兰和路云看着了。以前他们也出去采药,但是半个月吧,也就回来了。他买了铺子也就家里人知道,周里正他们都不知道的。
从这里选人,周郡不敢考虑人心,原本是想找路嫂子,现在路嫂子这样,又耽搁下来。最后周郡决定自己上。所以路云那个时候说不想上学堂了,他也就同意了。也是这个考虑,他要去城里看铺子,家里必须有个大人在家里。虽然现在有赵雍的牛车往返,但是车程来回也要费去不少时间。所以铺子要开,但真的想好怎么开,还没想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那咱就再试试。”赵雍道:“我明天再去买一些花椒回来。”
周郡点头,他想做的是周黑鸭和烤鸭。原先的配料他虽然记得,但是这里面很多配料在这里找不到,不过没关系,他们都试了好几次,做出来的味道也可以,但是要卖却还是不够味。思来想去只有做藤椒味的最行。过两天做几只拿着去悦来客看看去。
中秋后天气就转凉了,家里的枣树和梨树已经结出果子来了。周娇从学堂回来后,突然说想尝尝秋梨膏的滋味。周郡要给她去买,她说不用要自己做。接着没几天她放学后就捣鼓。家里有一颗梨树,今年是第三年,结了二十几个果子,酸得很。路拾一开始每天还在树下看着,流口水想吃。后俩终于吃到了,酸的倒牙,他就不怎么想吃了。周娇就用这梨子做秋梨膏,听说是夫子告诉他们的做法。回来捣鼓好几天,糖也用了不少,终于捣鼓出来了,周郡尝了尝味道,还不错。
周娇美滋滋的,拿着小碗给赵婶娘和路嫂子一人盛了一碗,送过去。回来后告诉周郡,说路嫂子已经可以下床了。周郡心里也高兴,三个多月了,路嫂子终于能下床走动了。路阳把家里的鸡鸭卖了一部分,家里的存款估计也花的差不多了,药材和部品吃着,把路嫂子身体养回来一点。
“哥,我明天请假,和你一起去铺子。路拾也去。”她看着哥哥把地窖里的咸鸭蛋和皮蛋都拿了出来,还有新做的卤鸭子和葱姜蒜等香料。瓶瓶罐罐的坛子碗的摆满了堂屋,明天就要去铺子把这些摆上去,卖。
周郡没意见。只是肯定要再借用一辆牛车,不然这些东西和他们的人都带不了。一辆车装货,一辆车装人和一些摆件架子等。周郡托王冬嵩做了三个架子,专门摆瓶瓶罐罐的。周娇把自己做的秋梨膏也给放进了一个小坛子里,“说不定也能卖掉呢。”
二十几平米方米的店面,后面用木板隔出一个六平米的小屋来。最前面是柜台,后面靠着墙的是做的架子。路云周娇一进来就开始收拾东西,路拾左看右看的,也帮着忙。赵雍去拿牌匾了,他们铺子开张,要做个新牌匾。很俗气的名字,叫周记调味铺。
等到大中午的时候终于把铺子都收拾好,赵雍的牌匾也拿了过来。五个字的周记调味铺被挂了上去,然后赵雍不知道从哪里摸出一串鞭炮,噼里啪啦的燃放起来。
好响亮!
铺子开张啦!
周郡一声吆喝:“新店铺开张,我们种类多,有皮蛋鸭蛋咸鸡蛋,各个富得冒油。有生姜老姜大蒜香叶片,放入锅中增味香。有烤鸭卤鸭酱鸡爪,便宜实惠又好吃。开业买一送一。买一个皮蛋送一片生姜。买一个咸鸭蛋送一瓣大蒜。”
路拾一听,也吆喝着:“还有好喝的秋梨膏,和香喷喷的蒜蓉酱。好吃,好吃,贼好吃。”
周娇和路云也跟着吆喝起来。
第135章 置业
冬小麦已经种下了。下营村的家家户户都种上了。他们也不怕伤害土地肥力了,再不种上估计人都要饿死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周郡结结实实在铺子里待了一个月,他们准备了500个皮蛋,300个咸鸭蛋,50个鹅蛋。大约十斤的香叶片,磨成粉的荆芥沫三斤,大蒜和生姜有60斤,晒干了的老姜卖了一批后还剩20斤。当然还把家里的买来的粮食,新的白米带了50斤来。制作的卤鸭和卤鸡爪不多,只有十二来斤。但是蒜蓉酱和葱油做的多,也卖的最贵。是除了老姜生姜大蒜外卖的最贵的了。他买了个小秤,每日记账,努力做到账目标准,简便易懂。
首先粮食一摆出来,不到三天就卖完了。卤鸭和鸡爪他们卖的比市面上便宜一点,因为说是新店开业,还送蒜瓣,所以也卖光了。剩下的就不那么好卖了。葱油比市面上卖的麻油贵一点,但味道香,淋上面条就直接可以做调味料吃,卖的也不错。蒜蓉酱可能是定价高了,所以买的人很少。后来没办法,还是又拿出一批批发给了悦来客酒楼。
相比之下皮蛋和咸鸭蛋最不好卖。不过这种东西能放很长时间,所以不必担心损坏,可以一直卖下去。大概一个月后,关店盘点,也该回家了。这一个月他一直待在这里,最早开门,最晚关门,吃饭呢就吃馒头和下面条。有炉子也有热水用,晚上就睡在隔间里。赵雍每隔五天来一趟看看他,给他带些东西和吃的。
转眼间已经到了寒冬腊月,周郡一回去,就拿出了一盒子铜钱。数完后有八吊三百七十八文,碎银子有三十六两七钱。去除成本的近十六两银子,他挣得不少。但这其中最主要的是那粮食给价提高了。粮食这一转卖出去,转手就挣了三倍回来。
因为现在春寒不接,有的人家地少,现在已经断粮了,靠着别的充饥,每日一顿稀得吊着命呢。饿死是不至于,庄稼汉有土地,地里有萝卜白菜野菜的,等着冬小麦能收割,就缓过劲来了。城里的人缺粮,但人家不缺钱,恐怕日子会艰难一点,但也不至于被饿死。
周郡算了算他们的粮食,不敢再拿出去卖了。赵雍比他胆子大,猜测到战争快要结束了,一旦结束后铺子什么的肯定要能涨价回来,粮食却是会掉价。
他想投资一个铺子,于是把他藏在地窖里的粮食和家里的粮食,大豆,糙米、小麦、陈米,稻米,米糠,白面、豆米等一股脑地都收拾出来。只留下五十斤的小麦和一百斤的新米和二十斤细面和一小包大豆和大半包米糠,剩下的全部都卖了。
然后又朝周郡这拿了二十两银子,又送了一批皮蛋给悦来客酒楼,一共凑了一百八十二两银子,又入手了一家店铺。他说这是等战争一结束,他就转手卖出去。铺子在城西东头,比周郡的铺子大,原先是个卖酒的。现在粮食这么贵,酒价更高,支撑不住了卖了。赵雍拿到手里后,又把家里存的一批生姜种和药材卖了买了赵五兄弟家卖出的二亩地。
赵家五兄弟一家前两年一连串的事导致他们家走霉运,老的病了,小的养着,赵五上了战场后,家里也四分五裂的吵吵闹闹的,还有赵家舅舅舅妈时不时地来吵吵,在村里低调起来。然后他们家因为人多地多缴纳的粮食也多,吃的也多,又赶上干旱和家里主要劳动力都虚弱着,所以去年一年的收成都够不上吃的,更别说还有要吃药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