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了,陈姗姗和江白=社牛和社恐。”
陈姗姗这样总结过她和江白的关系:三个一,他俩上同一个幼儿园,同一个小学,还有同一个初高中。而且每次都凑巧,同一个班。
唯一分别过的六年,是在高考以后。
他俩上了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去了不同的城市,经历了不同的迷茫。
秦湘说,陈姗姗乍看上去特别像文科生,她有点文艺细胞在身上,做事情凭感觉多过凭理性,但实际上陈姗姗是地地道道的理科生,大学学的专业还是妥妥的工科。而江白,做事情一丝不苟,工作起来毫无怨言,就像一颗安静执着的螺丝钉,怎么看怎么像专心科研的理科生,但实际上他是艺术生,从小到大都在学画画。
两个人十八岁那年走散,再重逢时,对彼此都只有一个感受:原来他/她现在变成这样了啊。
重逢的契机是江白要找工作,大学毕业后颠沛流离了两年,江白妈妈找到了陈姗姗,礼貌询问那时初露锋芒的她是否可以在北市帮江白找一个工作。
陈姗姗答应了下来。
因为她从小就知道江白画画很有天赋,是妥妥的内容设计岗好材料。
但她或许估计错了江白的兴趣所在,他不喜欢画那些外行人一看就惊叹着好看的画,他喜欢更为抽象的艺术形式,就像大海里那一头发出不同赫兹声音的鲸,在人们眼中,他们的外形毫无差别,可是只有江白自己知道,就算是在这个艺术领域,他都是格格不入的。
他求职时听了陈姗姗的话,按照岗位要求重新包装了自己的简历,然后忍着内心的不适画了好几份样稿,即使是这样,要是没有陈姗姗的坚持和据理力争,他高考失误时勉强能上的那个不太起眼的艺术学校学历,只会在第一轮就被无差别筛掉......
所以重逢后,江白对陈姗姗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感激。
可他没做什么。
因为那时候陈姗姗有男朋友,在外人面前,他俩感情上没有什么大问题,江白也听公司里很多人谈起他们的婚期,说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发展,那他就更没有主动介入的必要。
尤其是江白性格里有一层很敏感的薄膜,他察觉到杨锐不喜欢他,陈姗姗费尽心思帮助江白的时候,杨锐对此颇有微词,江白能够从他的神态和举止之间体会到那种不易察觉的敌意与反感。
陈姗姗依然和他保持着纯洁的友谊。
不纯洁的事情发生在陈姗姗和杨锐分手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