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囹圄(一):倒立裸尸
凄清霜降至,薄雾寒露纷。古人认为这种气候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有养生之效。
冷空气的频繁南下让市区周边气温骤降,光华县周边村镇也在浓厚的晨雾里若隐若现。
一大早就起来的老王头已经做好了早饭,临出门前,他对老伴说道:“我去三分地看看核桃树顺便把地里那些玉米秆砍了。”说完便拿上镰刀出发了。
玉米秆也砍得差不多了,老王头准备将这些秸秆扎堆燃烧。但又有规定表示不准焚烧玉米秸秆,老王头无奈准备将这些玉米秆拖去偏僻的机井里焚烧。
(【这段是题外话,与案件无关。可跳过】秸秆就地焚烧对农民来说不仅省时省力,燃烧的灰烬还能肥沃土壤,何乐而不为。但一些专家认为焚烧秸秆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空气质量不利于环保。专家多次提出禁止农民焚烧秸秆,改为粉碎秸秆还田处理。专家认为秸秆还田可以肥沃土壤还能利于环保。但在实际执行时却发现诸多弊端:秸秆还田的数量过大不仅不能肥沃土壤还会使土壤松散,不利于种子作物生长。老百姓也只能通过多加施肥来改善,如此一来种地的成本也高了。另外,秸秆还田还容易引发病虫害,使土壤再次被污染,这对一些大面积种植地来说是非常可惧的隐患。这种秸秆焚烧的处理方式在我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不知道专家们口中的环境污染在何处。而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均比农民们焚烧秸秆的污染大得多。不对众目具瞻的污染加以管理却挖空心思整治农民。伟大的毛主席曾经说过:“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谁已经脱离了人民群众空谈说幻,人民群众都知道。)
刚准备丢秸秆下去但老王头却觉得不对劲。机井里好像倒立着一个人。他俯下身贴近井口查看。井里的确倒立着一个人。在老王头俯身靠近井口观察的同时还闻到了腐烂发臭的气味。他连忙起身拔腿就跑,回到家后老王头报了警。
专案组接到报案通知赶到案发现场,机井里面倒立着的是一具高度腐败的尸体。警方测量了井口直径,约33cm。
齐云:“看样子这具裸尸是被头朝下扔下去的,这里应该是抛尸地点。”
警方小心翼翼地将尸体抬上来后,叶霄仔细观察了这具高度腐败的尸体。这具尸体全身腐烂严重部分已露出白骨。
李志站在离尸体一米之外说道:“这具井里的腐尸让我想起了之前的一个案子,不过上次井里的女尸有穿衣服,这次的男尸一丝不挂。”
叶霄严肃的说道:“尸体腐败程度严重,死亡时间应该比较长,即使这里是第一案发现场也不一定能发现有用的线索。”
齐云明白叶霄的意思,死者的死亡时间久远,案发现场经过这么久的日晒夜露,风吹雨淋,寻找有用的痕迹恐怕非常困难。这样一来对案发现场附近村子周边的走访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案发现场没有太多蛛丝马迹为警方提供有力线索,但在井里和尸体一起被发现的还有一把斧头。
尽管这把斧头看上去有些干净,可它却不合时宜的与尸体一同出现在案发现场。
警方把尸体和斧头运回了鉴定中心。
叶霄检查发现,死者颅骨有钝器击打损伤所致的粉碎性骨折。颅骨处的凹痕与井里发现的斧头对比痕迹相符。看来案发现场的斧头是凶器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