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恒适时地按下遥控器,将电视机关掉。
他哼了一声:“歪门邪道。”
沈珏埋头吃饭。他在想要不要联系那个歪门邪道的始作俑者,问问情况。
千帙阁仅是金城房产下属的一个投资对象,与金城集团的关系没那么大。与金锡铖聊一聊千帙阁的经营状况,甚至是向他介绍月满书屋的经营思路,沈珏并不排斥。
现在,他们的立场逆转了。
作者有话说:
今晚6点还是会更新的~
第140章 玦满月盈望书香(13)
月满书屋医院店的新地址, 比旧址往CBD又近了一条街。之前距离大商场有两个道口之远,现在只剩下一个道口的距离。
褚何如开玩笑道:“一年往CBD靠近一条马路,到明年的时候, 说不定我们就走到大商场里了。”
笑话无心, 听者有意。街边的客流是涓涓的小溪水,商场里的是汹涌而来的洪流。逼仄的小厅堂看多了,偶尔也会肖想几秒钟窗明几净、明亮宽敞的大书店。
沈珏赶着早上十点的开门时间,来到CBD商场千帙阁门前。亲眼得见, 比电视里的画面还要窘迫。店内如同龙卷风过境,书架上的书歪七扭八地倒着。放文创产品的展台柜门仿佛遭了抢劫,半开的门晃荡, 揉得皱巴巴包装袋上有几个脏鞋印, 无力垂落到地上。
门口还聚着好些人,个个愁眉苦脸,彼此之间一见如故地咒骂起来。沈珏聆神听了听,有的是员工在抱怨, 前头已有几个月在克扣工资,这个月干脆直接跑路,商量是不是去打劳动官司。有的是书友捶胸顿足, 听信推销, 办了年费大几百的会员卡,书和咖啡都没买几本,全都亏没了。
“以后都不办会员了。”有人很恨地说,“叫你办会员的, 都是一群骗子。”
“这倒闭速度, 快赶上健身房。”另一个人咬牙。
两人骂了一阵子, 也没什么办法可想, 只能给消协打电话,一顿控诉声泪俱下。
沈珏心里不太是滋味。他听说这种大型商场,为自增文化身价,往往会给书店让利,给予一定程度的租金和水电费优惠。本以为客流量鼎盛,千帙阁好歹不至于亏。可从种种实际的说法来看,千帙阁经营不善,弊端早现。可能在开业红利期以后,就已做不到单店利润上的收支持平。
依靠线下独立小门店精简运营,结合机构合作、线下阅读点送书的形式,能保经营存续不假。
只是每每想及小时候,寒暑假时书店里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对比如今的清冷寂寥,但凡是爱书之人,总会有十分的不甘心。
银行能在每个城市最繁华的商业街拥有高大气派的总行,手机与笔记本品牌也能拥有设计独特的展示销售空间,并将其打造为狂热粉丝的打卡必去之处。书,怎么就是不能在大雅之堂上拥有一席之地呢?
他们几个月满书屋的经营者,嘴上对现状已很欣慰,心里头其实隐隐约约,仍是不满足的。否则,褚何如也不会以玩笑的口吻,讲出那句“走到大商场”里的话。
也不知道千帙阁占的这块两千平米的地,商场需不需要转手,他们有没有机会拿下。
沈珏一边想,一边评估了下月满书屋目前的掌控能力,觉得还是得稍安勿躁。
他转身要走,却见他那个二叔杵在商场中庭天井的安全扶手边,有一下没一下地打打火机玩。
“聊聊。”他冲沈珏扬了下下巴。
两人一前一后,坐进商场三楼一间品牌连锁咖啡厅。金锡铖是长辈,当仁不让地付了账。沈珏点的是杯双份浓缩美式,苦得和中药一样。他喝了一口,就放下了杯子。
金锡铖道:“这家咖啡豆不好。连锁的东西,总是差一些。”
他脸上没笑,也没像往日那样,上来就传授沈珏做人经商的道理。看来千帙阁关门跑路的事情,对他的影响比想象中要来得大。
沈珏等着他发表高见。一会儿,金锡铖开门见山:“我知道你做的不错。但是,我得提醒你。你那些是孩子气的小打小闹,成不了事。”
“你那边,一个月营收能做到多少?二十万,还是三十万?”他敲了下咖啡杯子,“从两万翻倍到二十万很容易,这是你靠自己的勤勉、准确的趋势判断和专业知识,换取到的劳动报酬。”
“可是,现在,到了这个节点上,你有办法再将利润往上翻十倍吗?从二十万到两百万,甚至于两千万,两亿……这其中的差距,不是你个人的能力所能弥补的。”
沈珏咽了口药水一样的黑咖啡。他不是没意识到这件事。月满书屋虽说是一家公司,但在整个市场关系流中,他们的角色不折不扣站在下游。要打点的合作方太多,上游是出版社和作者,下游是合作机构、实体经销点,以及与一间又一间需保证经营特色的实体店铺。
月盈利至二三十万之数,看着不少,实际消耗的心血脑力不成正比。若把这份心力投在别的行当上,恐怕早就飞黄腾达。
另外可以预见的是,月满书屋的抗风险能力太弱。为了维持品牌口碑与稳定的收益,书屋的每一天都是如履薄冰。道路改建、电商平台狂欢节、甚至是大学开了新的课题组……上下游有个风吹草动,马上就会波及、影响到他们。
掌握第一手的新书讯息,捕捉市场前沿的潮流,动态调整售卖策略,为保收益,他们连一刻松懈也不能够。
有如逆水行舟,费尽力气才能前进几程路。若是停下,恐怕很容易被打回原形。
金锡铖讲话很不客气:“你这样做生意,和在小区门口开一个蛋饼摊,没有两样。现在你能靠自己的个人本事,把书推销出去,取得一时之利。门店增加,你怎么办?还是一样倒闭。”
“我想叫你走商业的路子,你不听。”他把杯子放下,“千帙阁倒闭,起了一个很难看的反例。以后金城房产都不会再投资文化产业,这是市场上的大趋势,希望你能明白。”
话讲完,人就走了。沈珏走出商场,想起来今天早早出门,本来是要去仓库看那货架的。
现在再想起这件事来,不免觉得很虚无。月满书屋最初期几次起势,都得感谢货架中掉出来的跨时空馈赠。好运连连,每个人都沉浸其中心生欢喜。而他是最在意的那一个,心心念念,倒有一半心思挂念在那货架上。
却被这些奇技淫巧冲昏头脑,忽略了月满书屋的盈利模式仍是传统的、受资本裹挟,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那一种。
应该更早开始深耕线上店铺的。沈珏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最开始,他们只看到千帙阁贩售的书籍类目太少,价格太高,咖啡与生活馆因为是跨界,也做不到真正的专业水平,将之看作是一种资本泡沫的形式,认为流量红利转瞬即逝。
今天千帙阁真正地倒下了,沈珏才发现,这滑稽的金融泡影,却也是一杆标志性的旗帜。在公众的眼中,一间标杆式的店铺,建构起来一种信心。树立起来的品牌背后,是长久传续下去的文化内核。
线上经营有价格优势,加上线下定点送书,可以构成主要的盈利渠道。线下店要开,但比起实际购买来说,线下店更应该起到实质内容浏览、品牌塑造、以及沟通交流的作用。
也即是说,将实体的大型书店,往“文化交流平台”的方向去建设,拉近人们与书本之间的距离,潜移默化,拓展更多潜在的阅读爱好者。
要立一座灯塔。而非只是在黑暗海中,点一盏盏黯淡的油灯。
理论上可行,难度则在于,电商贩售与实体经营,都已有寡头盘踞其中。双方壁垒分明,经营文化也完全不同。要从独立书店转型为平台经销商,月满书屋,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