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秋说:“除了性别以外,还有什么分别?这世间的男女总不过是一张证被牵绊在一起,想要分开还不是照样分开,人还能被一纸婚书绑一辈子?”
张秀芳想说自然是可以的,可是又想到桂金枝跟林常福,人到老年还在闹离婚,这话就说不出口了。
“那总是不一样的……还有孩子,你们两个没有孩子,以后怎么养老?”
“爸妈,我都那么有钱了,还怕老年过得不行?”林逸秋没说的是,等他老到行动不便的时候,起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了,他就是那个时代来的,知道以后的医疗发展科技发展都不是八十年代的人可以想象的。
“那外人照顾你终究是跟亲生的不能比啊……”
“我两个大哥都有子嗣,季年哥也是如此,我们不需要传宗接代……更何况,季年哥还有个侄子,过阵子我们就把他接到京城,以后我们把家产都给他,还愁他不给养老?”
林常来嘀咕了一句:“那他也是姓刘的……”
“爸妈,你们要想一下,你们究竟是要我幸福,还只是要我有一个自己的孩子给我养老送终。首先,我是不会抛下季年跟别的女人结婚的,那就是让我找个女人生一个私生子?”
林常来还没说什么,张秀芳第一个不答应:“胡闹!这不是辜负人家吗?”
林逸秋耸肩,意思是他也不可能去找一个无辜的女孩骗婚。
张秀芳想了想还是不死心:“你们分开是一点都不可能了?”
林逸秋点了点头。
林父林母长叹一声,这孩子大了,还有自己的经济能力,还不是亲生的,真是哪哪都牵制不住人家。
张秀芳索性也不说旁的了,赌气道:“算了,你既然想好了,我们也不多说什么,我倒要看看你们能走多久!”
林逸秋知道她这是松口了,难得撒娇道:“爸妈,季年哥的爸妈对他并不好,很小就把他过继给了自己的叔叔,以后你们就当多了一个儿子,就当我是招婿的也行啊!”
张秀芳还是生气,不耐烦道:“知道了知道了,唉,你这孩子——”
三人就此问题达成一致,林逸秋这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
之后每当张秀芳看见刘季年,还是会不阴不阳地说两句,到后面慢慢也接受了。
第二日,林冬妮来到公司逮到了林逸秋:“哥,你不厚道,陷我于不义。”
林逸秋故作不知:“哪有?”
林冬妮叉手道:“哼,那你干嘛跟娘说有人追我的事情?”
林逸秋轻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们学生之间有爱慕心理很正常。”
林冬妮求饶道:“你别管我了,还是好好跟季年哥……呃,那个……”她好像说错话了。
林逸秋摆了摆手表示没事:“没事,反正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了。”只是大家都不说。这样也好,他觉得他们跟天底下的普通情侣没什么区别,并不想被人指指点点。
次年,金熙顺利从电影学院毕业,接着就开始了寻梦剧院的筹备。
对此林逸秋自然是全面支持的,他开始联系当年宣传队伍的知青们,他们当中有人欣然接受,也有人以结婚生子为由拒绝。
而第一个响应上京的则是李招红。
林逸秋听说了这个好消息,激动地根本睡不着,第二天直接带着刘季年到火车站接人。
人是接到了,但是……
林逸秋把视线放在了一大一小身上:“招红姐?这位是?”
李招红大方道:“这是你姐夫,这是你大侄子!”
李招红丈夫爽朗地向前同林逸秋问好:“林同志你好,久仰大名。”
李招红原本放弃铁饭碗来京城上班,婆婆也是不同意的,是同样上过大学的丈夫一直在背后支持她。
李招红兴奋道:“我这是带着男人和儿子来投奔你来了……你就当他是个打杂的,给口饭吃就行了。我儿子这边,要是有什么适合的角色,你就让他上,也过过演员的瘾!”
李招红丈夫闻言只是宠溺地笑了笑,并不出言制止,可见也是个耙耳朵。
车上,林逸秋发自内心地感慨道:“你能过来帮我们,我们真的太开心了。”
李招红笑着摇了摇头:“金熙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小姑娘,而且寻梦是我们刘家村所有知青的青春,怎么能叫帮你呢?我已经写信给其他几个主演了,到时候让他们一起来。”
林逸秋知道现在大家都有家小,所以提前把一些事情说清楚:“这私人剧院在国内还是少数,开始可能并不盈利……不过金熙受过正规的教育,跟以前在村里演演肯定不一样了,我想她会越做越好的。”
接着刘季年说了一下演员待遇问题,这些年他也赚了不少,寻梦基本上是他跟林逸秋共同出资的,能不能赚钱先不说,重要的就是让它存活下来。
李招红非常自信:“我这一家老小反正是跟定村长跟队长了,我现在还后悔呢,没早点来……我听说阿媛都已经是厂长了?”
刘季年点头称是,前些年金爱国身体不适就退了,苏媛立刻就顶上了,她虽然年轻但资历老,又一直都是副厂长,厂里大大小小的员工都很服她。
林逸秋知道筹备一个剧院有多麻烦,只是没想到这一准备就是三年,直到时间来到九十年代,寻梦剧院才正式对外营业。
1990年5月1日,寻梦剧院正式开业。
第一部 戏就是当年在坪子沟名声大振的《白毛女》。
金熙对此很激动,她十五岁开始演喜儿,今年已经三十岁了,终于又要重新回到这个舞台了。
现在,她光站在舞台上就已经激动到不行了。望着台下黑暗的座位,一切仿佛回到了十五年前,那个异常寒冷却热闹非凡的国庆汇演。
金熙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幕一幕的往事,把自己置身于山野农村中,在热闹非凡的鼓掌中,她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排练。
剧院门口,林逸秋贴心地粘上了一副一副仿制的当年在知青队的海报,还有许多当年去农场表演的留影合照。还新式地摆放了很多花篮,吸引了一大波观众。
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是因为好奇才来看的,很多人都知道这段历史,甚至有人就是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