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谢继宁文景逸的带领下,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往纺织厂走去,谢继平带着钱六还吕淑等一干下属上前迎接。
“不必多礼,快起来吧,带我们去看看。”
“是,”
一行人走进纺织厂,只见里面井然有序,工人都在忙碌,“大人,谢厂长不愧的大人的弟弟,经历了动荡,纺织厂能这么快就恢复平静,实在是厉害。”
陈主簿作为一个合格的谢吹,总是能找到不同的角度吹捧一下谢继宁。
谢继宁道:“虽然他能干,但是这纺织厂这般顺利,离不开其他人的帮助,尤其是几个部长,大家都辛苦了。”
钱六吕淑等人正忐忑不安,听到谢继宁这样说,大家的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心里知道,之前的事情过去了。
之前,相关的人员经过几天的商量,宁州各部门男女、各族同工同酬以及按劳分配正式定下,吕淑等人的努力得到了肯定。
但是相应的指责质疑也跟着出现,各种言论都在宁州飘荡,如今正是宁州最热闹的时候,关注这事情的人也很多,谢珍珠和谢管彤在宁州日报,其他的人在各书局的报纸上,你来我往,对这件事进行辩驳。
吕淑等几人都成了被攻击的对象,这一段时间,几人过得很辛苦,如今,谢继宁的肯定,给了大家力量。
谢继平接着自家大哥的话说道:“尤其是吕部长她们,都很辛苦,这寿礼一事主要就是吕部长她们负责。”
“怎么样了,完成了吗?”
“大哥,你放心,都已经完成了,也检查了好几次了。”
“咱们去看看,”
谢继平带着众人往一个房间走去,把守的侍卫见是几人,才拿上钥匙将门打开,谢继平将遮盖的布罩抬起来,只见一个大大的屏风上面,是一万个寿字。
这些字各种形状的都有,有的字迹饱满圆润,有的则是歪歪扭扭,只能勉强认出的一个寿字。
永安帝在任多年,各种礼物都已经收到过了,要想送得好,就要出新意,谢继宁勉强回忆起来,前世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些片段,从中得到灵感做出这作品。
“这些寿字来自于整个宁州,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有,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这些都是万岁爷的子民,这些字,是万岁爷的子民对他最真切的祝福。”
谢继宁轻轻的摸着这上面的字迹,在看到大家的祝福的同时,谢继宁也看到了自己的成就,在提出这个设想,大家执行的时候,谢继宁才发现,自己在宁州这几年,做了不少的东西了。
这一万个寿字,除了两个小婴儿是长辈握住手写的,其他的都是本人所写,虽然字迹很一般,但是这其中不少都是扫盲班,或者义学的人,很多都是下面乡村的百姓,这些人能识字,都是官府的政绩。
文景逸惊叹道:“我之前就听过你的设想,没有见到实物,不敢想象他是什么样子的,如今见到这东西,才知道,他是多难得。”
谢继宁骄傲的说道:“这些字迹都是大家从各处收集来的,由纺织厂的女工绣上,这是宁州城送出的最有诚意的作品。”
文景逸道:“看到这些东西,我才知道,咱们这些年的辛苦没有白费,整个宁州竟然有这么多识字的百姓,尤其大部分还是乡里的,还是山间的异族,不认大盛的统治的。”
“我还是有些遗憾,很多是少数民族都没有自己的文字,不然咱们可以直接用他们的文字加入其中。”
就像现代一样,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尊重不同的民族的文化信仰。
文景逸赶紧摆手道:“你看不要胡思乱想了,都用汉字,是咱们教化有功,怎么能用他们的,况且,区区小族,文字这样的东西,他们怎么会有。”
谢继宁哑然无语,关于这方面的认知,他和这世界的人都不一样,如今的宁州,虽然因为他的坚持,对族平等对待,但是汉人对畲族瑶族的高高在上的情况还是存在的,平时雷大娘子在的时候还好,不在的的时候,这种态度就直接表达出来了。
谢继宁不能强硬的改变大家的想法,各族要想获得尊重,需要各族自己努力,自立自强,这样才能获得尊重。
看过了这万字屏风,又看各种云锦,丝绸等东西,虽然屏风是主礼,但是其他的常规的也有,毕竟这些常规的也算是纺织厂商品展示。
从纺织厂出来,大家又依次去玻璃厂,茶叶厂,玩具厂等等各厂仔细的看过,才结束一天的进程。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2-05-27 11:36:48~2022-05-29 10:55:4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青穹 10瓶;小非、蝙 1瓶;
第285章
四月二十八, 宜出行。
宁州码头,谢继宁带领所有人一起为文景逸和谢继平一行人送行,“文大哥, 你多保重,一路顺风。”
文景逸道:“放心吧,咱们这么多人的努力一定会有好结果,一定会顺利的倒是我家几个小子,就交给你了, 你之前一直不松口带学生,我家小子倒是好运道,得到了这个好机会。”
“文大哥,你放心, 我爹娘都很喜欢他们, 自然会好好照顾,倒是你这次去京城,一路危险, 要多保重身体。我们都深知此事艰难,辛苦你了。”
“放心吧,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
文景逸一挥衣袖, 转身上船, 谢继平等人也随后跟上, 浩浩荡荡的船队满载着宁州众人的希望往京城出发。
港口的众人都齐齐行礼送别, 宁州今后的发展方向, 和文景逸这次去京城结果息息相关,会影响接下来宁州的数百年。
在决定去京城的时候,宁州有三人的分量足够, 三人中,谢继宁原本是最有分量,也是大家最推崇的。
但是如今的宁州离不开谢继宁,对内,宁州的大事小事都在谢继宁的掌握之中,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离不开谢继宁。
在宁州的发展进步中,触犯了不少的利益,这些人的势力不小,宁州还有不少的少数民族的人,不少新旧移民,还都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这样的宁州原本就容易爆发矛盾。
是谢继宁恩威并施,胡萝卜加大棒,才勉强捋顺,融合需要时间,如今大家才刚刚开始融合几年,还不稳定,所有人信任的是谢继宁,也只有谢继宁能掌控,毕竟下去教导百姓的,很多都是板桥稻香书院的。
对外,宁州是一块香饽饽,宁州的盐场,宁州的纺织机,宁州的玻璃,宁州的医馆,宁州的一切都让人垂涎,自从宁州发展起来了,各种间谍层出不穷,这一层面的还好处理,比较为难的同僚。
宁州隔壁的几个州都是大州,实力强大,地形地势和宁州很是类似,对宁州的一切都很感兴趣,却不愿意像宁州一样,重视百姓,重视人才。
他们感兴趣的是玻璃厂,是盐场,能赚快钱的,至于民生问题,从来都不在他们的关注范围,谢继宁庆幸的是,隔壁的几个州的官府和真正的大商人不是一条心,选择了不同的方法试探,不然的话还很为难。
因为宁州大本营需要谢继宁坐镇的原因,这京城,谢继宁自然不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