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2 / 2)

翌日,寒玦深深地望着荀澜睡梦中安宁的脸,起身把闹钟关掉了。

早上醒来,荀澜面对的是空落落的被窝,他一脸懵地去看闹钟,已经六点了,难怪天色大亮。

他随手披了一件衣服走出帐外:“寒玦呢?”

典韦回道:“已经走了一个多时辰了。”他以为寒玦只是出去办事了,或许是和匈奴人做生意,便问:“主公,寒玦这次办差,是不是很久才会回来?”

想到寒玦深深看向帐篷的表情和任由雪花飘落在肩头,却迟迟不肯迈步,典韦觉得这次的办事或许和平时不太一样,莫非是有什么危险?

荀澜扯了扯唇角,却没成功扯出来一个笑容:“是,要许久的功夫。”

雪下得很大,帐篷外连脚印都看不清了,也不知道寒玦是走那条路离开的。荀澜怅然叹了口气,默默地坐回了榻上。这天主公破天荒地没胃口吃早饭,典韦虽然着急,却也无计可施。直到下午,主公才要用饭。典韦大松了口气,劝道:“主公这几天也累了,不如用完饭午睡一会儿。”

荀澜摇头:“不用。”

典韦见他继续披着衣服在桌案前奋笔疾书,头发随意地散落在肩上。想到寒玦出门,自己得勇于承担起照顾主公的责任来,便自告奋勇:“主公,我来给您束发吧。”

“没事儿,用个绳子一绑就行,反正今天不见客。”荀澜头都不抬,他指了指桌上成堆的信件:“你速安排人三人的小队,至少要二十队,将这些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

是时候一改前期“苟”的战略,大张旗鼓地招募治理州郡的人才了。既然被看穿了,那就不装了。

何况他现在有了更好的大旗,直接打出“重建洛阳,迎回天子”的大义旗号,何愁人才不来。

荀澜这大半天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名单上有颍川的“少年隐士”司马徽、避难到辽东去了的日后东吴大将太史慈、在西凉马腾帐下初露锋芒的庞德、还有曾在前几年党锢之祸中被宦官所迫害的清流们。

是时候让他们来发光发热了。

这一期的《颍川快报》卖得出奇红火,毕竟快报为了庆祝关东诸侯打跑了董卓,罕见地将报纸的价格打了个对折。

这对折的消息简直就是最好的传播手段,几乎全天下人都知道荀州牧智降吕布、星夜突袭董营,赶跑了董贼的事迹。

对于袁绍、刘岱等诸侯在皇宫内大抢特抢,罔顾洛阳流离失所百姓的丑恶面目,自然被《颍川快报》的撰稿达人郭嘉毫不留情地揭发出来。

就算是诸侯时常不把百姓当人看,也是偷偷干这种勾当。哪有袁绍这种在众目睽睽之下做了,还被天下皆知的?

其实袁绍毫无顾忌也并非他冲动,天下虽然是悠悠众口,但大半是靠读书人来传播政治层面的消息。而他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谁敢为了区区百姓就肆意批判他。

第106章

袁绍想不到的意外因素是荀澜。

现代人不见得比古人聪明, 但视野宽广、思路开阔,毕竟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多学了两千年人类奋斗的兴衰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东汉末年发生的一切,不过是在史书上的一段缩影。

荀澜来到古代没多久,就想到利用大规模发行报纸这一手段,迅速打破世家豪族对信息的垄断,为日后政令通达做铺垫。

随着报纸的发行越来越普及, 如今颍川发行的每一期报纸都被争先抢购,即使偏远如北部幽州、西部凉州和南部交州, 县城里都有卖报官走街串巷的身影。报纸发行周期愈发缩短, 已经从半月刊变成了周刊, 一个月至少四次。

如今许多人已经达成共识:读书人不读报, 无异于闭门造车。

报纸上的信息比口口相传、四处打探得到的消息要广阔和精准得多,尤其标注了“报道”二字的新闻稿, “报道人”都要为自己撰写的新闻稿真实性负责,恶意编造、扭曲事实会以诽谤罪投入大牢的。

众人皆以稿子见报为荣, 他们可能不及著名撰稿人——戏志才、郭嘉、法衍、卢植等人写得好,文章入选的难度太大。但每一期报纸都会收录许多文评和时评, 于是除了写文章, 还有一大群人专门盯着评论区的, 想要自己的投稿入选“精选评论”那一栏。

拿到这一期报纸的人却难得没有去关注这些, 只因满纸的董贼残害百姓的恶劣行径,堪称字字血泪。

“董贼火烧洛阳, 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 前赴长安。拖押前行, 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夺人粮食和妻女,百姓啼哭之声,声震天地。如有行迟者,凉州铁甲卒手执大刀,于路杀人,死者不胜其数,路竟被鲜血染为黑褐色。”

许多人拿着报纸都潸然泪下:“百姓何辜!可惜荀州牧兵力太少,不然救下来的人会更多。”十八路诸侯,居然只有荀州牧敢于和董贼直接对上,派兵绕路袭击了迁徙的西凉军,救下了许多百姓。

不少读书人觉得:“如今荀州牧主张重修洛阳,迎回天子,正是我等报效家国之时,当响应州牧的号召,一起重整洛阳,瞅准时机,等天子归位。”

“没错,先前阉人当政,肆意打压我等读书人。后有董贼把持朝政,败坏朝纲。如今洛阳太学毁于一旦,百官之位悬空,州牧求贤似渴,正是我等为国出力的时候。”

有的人纯粹是为荀澜而去的:“我喜欢这样的主公,洛阳百姓愿意相信他,他就为百姓赴汤蹈火。带着三千士兵请求十万诸侯给百姓一条生路,不顾自己置身险境。此侠气,试问天下谁具?”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竟然仅靠荀州牧派兵伏击董卓,救下来了部分百姓。

其他人等,竟然趁着这个时候抢劫洛阳皇宫,还对派出去兵力营救百姓,势单力薄的荀州牧下手,这等伪善的面目,着实可恨!

时任青州刺史的孔融就发现自己身边竟然掀起了一股去洛阳狂潮。

他百思不得其解:“虽然我没有打退来犯的二十多万黄巾军,但至少我们治所墙厚粮足,为何非要去被烧毁的洛阳?”

他到青州上任后,就努力安定人心,保靖地方,自认为比各方诸侯都更为努力。没想到竟然幕僚也告辞走人了,言明洛阳太学被毁,正是需要自己教书育人的时候。作为读书人,当义不容辞地响应荀州牧的号召,重修都城,以安天下人心。

青州也有学堂,怎么就不见他们上心,他孔氏门学衰落,怎就无人振兴?

正当孔融长吁短叹时,豫州牧荀澜的信到了。里面言辞殷切,十分有礼地请求支援。作为回报,若他日青州治所被黄巾贼头领管亥围困,豫州必伸援助之手。

儒家代表孔融一直对道家的人没有好感,尤其是在张角余孽不断在青州境内作乱后,更是讨厌道士,下令将在青州境内宣传会治病的道士都给抓了起来。他怒而摔信:“神神叨叨的道人,居然问我要粮要人!”

但显然他的幕僚们对荀澜印象极好,众人对荀州牧和如今的洛阳充满了好奇,《颍川快报》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了,皆私下和豫州的信使联系,打探洛阳如今的情形和当日讨董的战斗经历。

“听说豫州猛将如云,不知能否他日派兵解青州黄巾之困?”

汝南黄陂的黄巾余孽就被豫州军清理得干干净净,如今黄巾贼、盗匪和山贼在荀澜的治下几乎销声匿迹,有也是夹着尾巴躲到深山老林里头,这良好的治下在天下十三州堪称奇迹。

使者四处赴宴,大力推介主公荀澜和豫州猛将,毕竟青州是孔孟之乡,人才也很多,是主公重点关注的地方:“我家主公致力匡扶汉室,还天下太平,日后必出兵协助诸侯,荡平天下贼寇。只是……黄巾余孽四起,这出兵必定有轻重缓急之分呐。”

推杯换盏间,声称自己代表豫州,只要青州能解洛阳燃眉之急,为重建洛阳支援一份力,他日豫州必当涌泉相报。并委婉暗示,如今青州动荡、黄巾贼四起,豫州随时欢迎你们。

陆陆续续就有人来劝孔融:“营救洛阳是美事一桩啊,我等为汉臣,当为天子守护都城,等他归来。”

也有人主动请缨:“何况荀州牧十分守信,得他一诺,胜似千金,我愿意代表明公前往洛阳,同豫州牧交涉。”豫州骑兵可谓是一战成名,连让人闻风丧胆的西凉骑兵都能打败,可见实力之强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