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心学创始人, 陆九渊提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出自《《陆九渊集》》)的思想主张, 指出心即是理, 并提出人要通过‘发明本心’来获得天理。”
“这里我们会发现,陆九渊的心学和程朱理学在哲学观上的认识是j本一致的,都认为天地万物的本原是理,只是朱熹认为理在外在的世间万物当中,因此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来获得理, 而陆九渊认为理在人的心中,因此主张通过反省内心来获得天理,二者主要是在方法论上有分歧。”
“由于朱熹和陆九渊都是南宋时期的人, 因此二人还有过一次经典的辩论, 史称‘鹅湖之会’,这次辩论是南宋淳熙二年在信州鹅湖寺举行的, 由吕祖谦邀请二人, 本意是为了调解两派的争执, 却无意间促成了理学两big派别的一次著名的辩论。”
“这次会辩双方争执了三天, 朱熹认为心学理论‘太简’,而陆九渊认为朱熹理学‘支离’,最终二者不欢而散。”
林老师讲到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并给了学生一会儿时间思考:“big家可以结合刚才所学的知识, 思考一下, 为什么这二人一个说对方‘支离’, 一个人说对方‘太简’呢?”
听到林老师提出问题, 蒙毅先是将问题记录在了笔记旁边, 然后就和一旁的嬴政探讨起来。
“我觉得这里陆九渊说朱熹的思想‘支离’, 是因为朱熹觉得天理在世间万物当中,而世间万物是无穷无尽细小琐碎的,所以要从万物中探究理很繁琐,也显得其中蕴han的道理十分破碎支离。”
嬴政听了蒙毅的话,心中感叹这孩子听的的确很认真,他发现蒙毅似乎就是对这种涉及到思想理论之类的东西很感兴趣,学习思想史以来就变得比之前还要更加的积极。
而嬴政对这种纯意识方面的高深理论则是兴致缺缺,一是因为这些东西一时半会儿很难转化成真正对他统治有用的东西,二是现在的秦国根本都还没有普及jao育,黔首们最big的梦想应该是结束战乱吃饱穿暖,至于天理是什么、怎么得到天理这些,ya根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不过这种思想方面的东西迟早用得上,学一学也无妨,嬴政这样想着,开ko道:“我觉得你想的很有道理,那朱熹批判陆九渊‘太简’,又是因为什么呢?”
蒙毅这会儿看上去很有表达yu,嬴政打算让他尽q发表自己的观点。
“我觉得这里的‘太简’就是指陆九渊的发明本心的方法太过简单,他把一切nun理道德都归于人的本心,觉得只要向内心反省就能够获得天理,朱熹觉得这样的理论弱化了人们对于知识的积累,不能起到jao化的真正作用。”
听了蒙毅的话,嬴政了然的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听的很认真,想法也很深刻,看来将来我big秦又要多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了。”
蒙毅没想到他讲了半天,王上不仅没有积极的和他讨论,还出言调侃他,顿时有点窘迫,推辞道:“这我可不敢当,王上谬赞了,王上的看法肯定比我的深刻多了。”只是王上没有说而已,蒙毅偷偷想着,向嬴政行了一礼。
并没有仔细思考这个问题的嬴政是真的觉得蒙毅想法很不错的,他觉得可以慢慢培Yang他主持r后秦朝的jao育工作,为科举制的推行打一打j础。
屏幕中,林老师已经在继续讲课了,她讲到了屏幕外两人都十分感兴趣的那个著名思想家和军事家:王阳明。
“陆王心学的另一个代表人物王阳明是心学的集big成者,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比如他一个多月平定宁王之乱,《明史》评价他‘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而我们今天更多的是学习他的思想主张。”
明朝嬴政是知道的,存续时间并不短,能够得到史书这样的评价,说明这个王阳明的确是有些军事才能在身上的,真可谓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王阳明在思想方面的典故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阳明格竹’,一个是‘龙场悟道’。‘阳明格竹’指的是他一开始也曾笃信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因此试图格竹以获得其中的天理,结果格了七天七夜也没有格出其理,反而劳神成疾big病一场,因此他认为此法难以真的认识到天理,需从内心出发才可获得天理。”
格七天七夜的竹子?
听到这里,嬴政原本还觉得这个王阳明是个人才,现在却有些不懂他的这个行为了,虽然前面林老师一直在强调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但是嬴政对这种方法论始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现在听到有人可以认真实践这个方法,并且对着竹子探究七天七夜,这着实让人更加难以理解了。
“关于王阳明的第二个著名的典故是‘龙场悟道’,讲的是他被谪贬至贵州龙场时反省内心产生了顿悟,并且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思想主张。”
“《传习录卷下 钱德洪录》记载了一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的哲学观,讲的是王阳明在有一次和朋友一起游玩南镇的时候,朋友突然指着山岩中一株花树问他:‘你常说心外无物,那这株花树自生自长,和人心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呀?’”
“王阳明听了,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s一时明白起来。’简单来说就是指你看这花的时候它才存在,你不看它时,他并不存在,这就是所谓心外无物。”
听了这个故事,原本还觉得自己已经有些理解的嬴政又有点懵了,一朵花,你看时它就存在,你不看时它就不存在了吗?
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嬴政这次是真的无法理解。
他转头看向一旁的蒙毅,发现他正在认认真真的记着笔记,把王阳明的这句回答都摘录了下来。
好吧,再听听看。
“j于这样的哲学观,王阳明进一步提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这也是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
“这里的知指的是人们内心对于万事万物的认知,而行就是人们的具体行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与行要做到和谐统一,才能达到天理对人的要求。”
知行合一,嬴政表示这个思想他总算还能稍微理解一点了,不过要做到知行合一倒是真的不太容易,从小在阴谋算计中长big的嬴政,见惯了太多虚伪的面孔,包括有些儒生,满嘴的仁义道德,却没有几个真的做到的,都只是追名逐利罢了。
“关于阳明心学,还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帮助big家理解他‘致良知’的思想,这个小故事出处不可考,big家听了权当一乐。”
听到林老师这么说,嬴政一面想着这人故事真多,一面又认真听起来。
“说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有一天抓到了一个盗贼,这盗贼知道王阳明著名的良知理论,于是问他:‘你讲人人内心都有良知,难道像我这种盗贼也有吗?’语气中充满着挑衅的意味,王阳明没有继续跟他讲道理,当时天比较re,他于是对那盗贼说道:‘天这么re,要不你把外衣脱了吧。’”
“那盗贼依言脱了外衣,王阳明见了,又说:‘还是太re了,要不你把内衣也脱了吧。’那盗贼听了这话,为难的说道:‘这,不太好吧。’王阳明听他回答,便说:‘你看,你死都不怕,却不愿脱了这内衣,说明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这就是你的良知。’”
“哈哈哈哈!”屏幕前认真听完故事的蒙毅和嬴政都不由笑出了声。
不知为何,他们都觉得这个故事充满了画面感,似乎都能看到那个盗贼窘迫的样子。
不过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的确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阳明心学的一部分思想。
屏幕中,林老师也笑了一下,继续说:“这个故事就意在说明人内心所具有的道德nun理,是可以通过反省内心而得到的。那么学到这里,我们可以把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放在一起对比一下,两者有那些异同之处。”
林老师切换了课件画面,屏幕中出现了一个表格。
“首先,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一部分,二者都认为天地万物的本原是‘理’。‘理’是儒家所推崇的道德nun理,属于意识范畴,因此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而不同之处在于程朱认为‘理’在客观的时间万物之中,而陆王认为‘理’在人们的心中。”
“j于这种认知,理学提出了‘格物致知’方法论,而心学提出了‘反省内心’的方法论,这说明他们一个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一个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得,嬴政觉得他又有点不太想听了。
一旁的蒙毅则是认认真真的在纸上画下了课件上的表格。
作者有话说:
本章引用资料文中均有标注。
这里对始皇bigbig又有点刻板描写,主要还是想强调他对形而上的思想不感兴趣的这个私设,蒙毅对哲学感兴趣也是私设,准备培Yang他成为秦朝著名思想家,以后还要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始皇bigbig估计要更头疼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