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2 / 2)

当夜,汉讨逆将军、吴侯,孙吴基业真正的创立者,吴长沙桓王孙策,卒。时年二十六岁。

对于孙策的评价,《三国志》写得很出彩,优点缺点,一目了然,个人认为无人能出其右,如下:

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

别了,伯符!

□橙衣恶少

安史之乱

安禄山造反,是唐玄宗晚年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果。

唐玄宗几十年下来一直没有玩脱的用人原则是因,安禄山自己在杨国忠的威胁下剑走偏锋发动了在唐玄宗看来没有胜算的叛乱便是果。唐玄宗对安禄山本人的判断存在误差,过分高估了安禄山的理智;而安禄山对唐朝的局势判断存在误差,过分高估了自己起兵造反的胜算。

君臣之间互相利用又缺乏默契,就酿成了安史之乱的巨大悲剧。

在李林甫得势的时期,安禄山被这口蜜腹剑的权相完完全全地控制着,不仅身边的亲信遭到李林甫的渗透,就连心中所想之事李林甫也能揣摩个十之七八,这让安禄山如履薄冰。何况背后还有个更加狡猾、更加深不可测的唐玄宗,他才是一切的主导者,心机深沉如李林甫,终其一生也是被他牵引着走。此时的安禄山立足未稳又顾虑极多,是没有胆子胡思乱想的。但是李林甫死后,朝堂人才青黄不接,于是只懂敛财的废柴杨国忠接班。他无法有效地控制安禄山,只能简单粗暴地打压和排挤,而唐玄宗又企图让两人互相牵制,安禄山的气焰这才开始嚣张起来。但杨国忠哪怕是当唐玄宗牵制安禄山的棋子也是不够格的,他为了能让安禄山坐实造反的罪名,不惜主动给安禄山的叛变创造种种条件,这种完全不把国家利益放在眼里的政治流氓就让唐玄宗的帝王之术运作困难,最后玩脱了。

唐玄宗的帝王之术,也是他治国的杀手锏,就是他那超凡的用人手腕。他对放权和控制这两个概念的操纵非常人所能及。从开元年间的各大贤相,到天宝年间的各个节度使,他总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能力的人为自己和帝国服务,又能很好地控制他们,让他们不敢不忠于自己。到了执政后期,唐玄宗虽然精力愈发衰减,但他的帝王之术却已是炉火纯青。而他晚年恰恰是命太长又太聪明,活成了人精,四十多年太平天子机关算尽,最后却因为和没有自知之明的臣子之间丧失了默契,最终导致局面顷刻间便失去控制,落得两败俱伤。唐玄宗一直以来都奉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而贯彻这项原则也是以君臣之间的默契作为前提的,这种默契本质上是唐玄宗一手安排的各方势力之间互相制衡的产物。太子和宰相,文臣和边将,权贵世家和科举寒门,他们之间互相牵制,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而唐玄宗就像是幕后的操纵者,迫使各方势力为了不陷入弱势,不得不向唐玄宗本人尽忠,这就是唐玄宗和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但安禄山却反其道而行之,甘于被利用本是这个杂胡小儿在唐玄宗一朝立命的根本,可是安禄山却想走另一条至少在他看来走得通的荆棘之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