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旃陀罗笈多·摩由罗(月护王)
孔雀王朝的开国国王,阿育王的祖父。历史上在位二十几年,后入耆那教绝食而死。本文中对他在位时间有所改编,对其绝食而死的结局按照事实来写。
传说他是宫廷某位王子与一个名叫摩拉(mury)的女仆所生,流亡在民间。本文中他和摩拉的关系参考了印度的电视剧情节(不知道印度人自己是不是改编的真实历史还是野史),但情节都为原创。
旃陀罗自小便师从考底利耶学习,传闻中考底利耶与难陀王争执后在原野上遇见了与羊搏斗的少年,觉得此人非凡,遂收为学生,进行教导。本文中这一点按照传闻所写。
另外,宾头娑罗的母亲应该是纯正的雅利安人,没有希腊血统。不过塞琉古的确将自己的一名女儿嫁给了旃陀罗。
在此解释一下,旃陀罗笈多的“旃陀罗”,是“Chandra”,意思为月亮,“笈多”是“Gupta”,意为“护佑”的意思,所以就是“月亮保护之人”的意思。
而印度种姓中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中文翻译也叫“旃陀罗”,但是是“Candala”,两者并不等同。
——创作相关:
本文除了以上两位角色,就只有檀那和摩拉有历史原型,其余的都为原创人物。古印度史存留下的资料较少,故无法详尽叙述,作者在创作中时有时候也是一知半解,特别是对于吠陀思想,所以,大家看到本文中婆罗门思想有任何不妥之处,敬请原谅。作者不信婆罗门教,对其思想的领悟十分有限,很多时候经文的阅读需要依靠大量的注解,但也只是勉强能够理解,而真正的参悟怕是此生都无法做到。
之所以写这两位历史人物,是作者个人喜好的一种延伸,对神秘的古印度有非常大的兴趣,特别是这对师生的传奇经历,尤其是考底利耶,作为一个将宗教思想运用道政治上的人物,有学者将其与我国的法家韩非子作比较,两者在某种程度上非常相似,但考底利耶明显是一个宗教人物,但韩非子不是。另外,考底利耶的政治抱负得以实现,而韩非子则是含恨而终。
而旃陀罗笈多,在晚年为何离弃自己的老师,放弃婆罗门思想而选择与之相悖的耆那教,也是我很好奇的点。在本文中,作者以一种情感幻灭的方式以及对现实的无力来为他解释了理由,这一点是作者自己根据故事发展的自己的理解。旃陀罗一开始要当王的出发点就是错的,他是为了老师而去当王的,而一旦意识到自己当了王却也无法拥有,变成强者也无法保护,对其就是一种枷锁之下的幻灭,登高意味着孤独,但很可惜的是,他在一开始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某种程度上,也是考底利耶对他的欺骗。
或许读者会觉得旃陀罗像是考底利耶视线政治抱负的“工具人”,其实一开始就是如此,但很不幸的是“工具”是有感情的,两人之间若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的“利用者”和“工具”的身份,或许就不会有之后的那种纠缠。然而世间唯情字最难解,这也是两人的注定吧。
另外,旃陀罗时期婆罗门在孔雀王朝的势力非常大,就如欧洲中世纪政教合一的那种。而由刹帝利所组成的王权集团,其实一直在反抗婆罗门不可打破的势力。比如权力的争夺,以及其余教派的创始。比如佛教的释迦牟尼和耆那教的“大雄”都是出自于刹帝利。
写这本书,某种程度上作者也有私心,想要让读过这篇文章的读者也能和我一样知晓这对师生,因为《政事论》没有中文翻译版本,所以在国内知道他们的人实在太少了,用耽美小说的方式让大家能够稍微轻松地去了解这两位人物,也算是作者的私心吧。
本文正文不多,但该讲的都已详尽,大致遵循历史,改编的也在相关章节下标注,若能为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便是一种成功。
参考资料:
论文:
《政事论》与考底利耶国际关系思想研究_高刚
印度孔雀王朝时期的奴隶制特殊性_刘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