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1 / 2)

9 月 14 日,毛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果断改变原有作战部署,下令各路起义部队停止进攻,迅速退到文家市集中。9 月 19 日,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把起义部队向南转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从进攻大城市到进攻农村地区,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转折。

起义部队在向南转移途中,处境十分困难。部队中党的组织不健全,思想比较混乱;缺乏弹药,没有给养,指战员伤病残增多;在江西省萍乡县芦溪又遭敌人伏击,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因此,许多人情绪低落,不少人离队。

为了解决起义部队面临的困境,加强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1927 年 9 月 29 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时,毛泽东决定对起义队伍进行改编,这就是三湾改编。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是:对部队进行重新编制,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在起义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在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这样,就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原则的提出和贯彻执行,极大地增强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和向心力。毛泽东同志曾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三湾改编,改变了起义部队中旧军队的习气和不良作风,使部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从此,党开始领导和建设起一支强大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

链接:毛泽东提出「支部建在连上」

秋收起义失败后,面对起义队伍士气低落、思想混乱的状况,毛泽东开始考虑怎样才能保住和掌握住这支革命武装,并对其加以改造,真正成为党领导的有战斗力的队伍。

在转移过程中,他不顾自己的脚伤,一边指挥队伍,一边亲自进行调查研究。经过考察,他发现凡是拥有一定数量党员的连队,士气就高,作战英勇,长官也能得到有效的民主监督。尤其是由何挺颖任党代表的连队,党员多,注重发挥党员积极作用,基本没有逃兵。

毛泽东多次找何挺颖谈话,听取意见。何挺颖说:我看要从军队的党组织去考虑。部队党组织太少,党员人数也不多,这样就抓不住士兵。他还先后与参加过北伐战争的宛希先、何长工、韩伟等谈话,了解北伐军党组织建设情况,典型代表叶挺独立团是团建支部、营建小组,共产党员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些情况让毛泽东下定决心,要加强队伍中党的建设,从组织上确保党对革命力量的绝对领导,再造一支新型革命军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