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1 / 2)

百年党史关键词:用关键词解读党史故事

查看详情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在 1983 年 10 月 1 日为北京景山学校所作的题词,后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面向现代化」,是指教育能够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向世界」,是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益经验,为我所用。「面向未来」,是指教育要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的挑战,不断改革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更新课程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分析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前景作出的科学概括,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我国的改革开放全面开展之时,世界上新的技术革命再次兴起,汹涌澎湃的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敏锐觉察到了世界科技形势的变化,深刻认识到要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就必须依靠教育。在这种背景下,邓小平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他多次讲话,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早在 1978 年 3 月,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我们要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地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

1978 年 4 月 22 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邓小平针对粉碎「四人帮」后我国教育的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今后教育改革的战略设想: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科学文化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培养训练专家和劳动后备军,应该有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周密的计划;发展教育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要预见到远期的需要,不但要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要充分估计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今后国家将努力开辟新的途径,增加新的行业,以便更有效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制定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相结合,切实考虑到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他的这个讲话,已经初步显现出了「三个面向」的思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