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曹操的亲兵押出来了几百妇孺,皆以刀抵在她们的脖子上。
曹操:“若是你的兵卒上前一步,我就命他们砍掉这些百姓的脑袋!”
见荀澜露出为难之色,曹操得意道:“安之,你的仁爱之名,是否是沽名钓誉呢?”
望着周遭的兵卒投注来的信任眼神,荀澜退了一步,泰然道:“放开无辜的百姓,我放你离开。”
曹操扶着刀的手抖了抖。
荀澜微笑道:“若是孟德不知往何处去,我倒是可以给你指一条路。”
曹操:“哦?”
荀澜:“除了出海去辽东,天大地大,还有你的容身之处吗?”青州三面,尽数归于他之手。
曹操:“好大的口气!”同时也松了一口气,他让一半的亲兵们上马匹,叮嘱极为信赖的曹仁殿后,带另一半亲兵,三个时辰后再放人质。到时候他们已经跑得足够远,至于留下来的人,逃不过就是命吧。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曹操毫无愧疚之心地逃了。
连续收服了冀州、徐州和青州后,天下十三州荀澜已经占了十州之巨,仅有西凉马腾、韩遂,包含长安的司隶州东部以及益州未平。
依照戏志才的建议,他上表“请”朝廷册封自己为中原王,并派遣谋士贾诩为使者,前往长安。
所谓忠君爱国,对毒士贾诩来说,甚至还不如一斗麦子来得重要。他毫无余力地替荀澜运作,并威胁王允,若是不同意,到时大兵压境,后果不是他能承担的。
而且,贾诩还表示,若是朝廷迟疑,他们立即拥立刘辩即位。为了更能服众,他还出示了盖着玉玺的一块空白诏书。
这着实威胁到了长安的文武百官,他们千算万算,怎么也没想到玉玺居然落入了最有威胁的人手中!
刘辩本来就是嫡长子,荀澜手中竟然还有传国玉玺,一但他拥立刘辩上位,那么对长安的威胁不言而喻。
到时对中原百姓而言,长安的文武百官就都是叛军。荀澜只要打着匡扶汉室的名号出兵,那么他们的尊严、财富和地位都荡然无存了!
第125章
文武百官很快达成共识, 只要荀澜将玉玺和废天子刘辩归还长安朝廷,中原的一切升迁、官职委任都有商量的余地。这样的让步虽然屈辱,但经过贾诩的威胁, 他们也认识到当务之急是先保证朝廷的正统性。
荀澜拒绝了荀彧、徐庶等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谋, 归还了刘辩。与其有一个吉祥物傀儡皇帝,他更倾向于消除汉室天子对诸位臣子和中原百姓的影响力, 刘辩这个烫手山芋还是及早送走的好。
在治下的州郡,他甚至派陈宫和法衍对高调的皇室后裔重点调查,以中原律典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行刑。由于当时皇亲国戚隐匿人口成风、各种不交赋税, 这一查都是一个准。除了刘备这种家室没落、为官清廉的, 大部分皇室后裔都被狠狠罚了一波,不仅要补齐赋税,严重者还被流放岭南。
百姓见状, 无不拍手称快,这家事情引发了很高的讨论度,街头巷尾都在说:
“原来皇亲国戚也没什么啊, 犯了错照样要挨板子~”
“那咱们以后也不用见了皇亲国戚的马车就要避了, 他们杀人也要偿命的。”
“就是,有了中原王,我们百姓再也不用担心被人随意欺辱了!”
“我王说了, 鼓励百姓举报隐匿人口和不交赋税者, 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豪强士族,犯了罪都一样得补缴罚款, 与庶民同罪!咱们若是举报了大户,倒时他罚款越多, 咱们拿到的赏钱也越多, 足以拿着钱到江南去置办庄园, 一辈子吃穿不愁呢!”
这样的严刑峻法和重点打击,不仅大大削弱了皇室的权威,还让百姓对律法的敬畏之心更甚。将皇亲国戚罚得倾家荡产,再流放了一大波之后,他们在中原的存在感就微乎其微了。在官场上,也无人再谈及自己家室如何。自报家门时要牵扯出来祖上十八代的习俗一去不复返,更注重自己如今的“学历”和官职,连刘备也再不提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
担忧刘协和远在长安的文武百官刷存在感,荀澜掐住了长安向西的官道,派遣甘宁带大军驻扎在那处。
西部长安和中原往来不方便后,抄小路西去的人就更少了。毕竟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中原繁华如斯,好端端地谁想无故去西北?也就只有重利的行商,会绕路带着蜀锦、书籍、纸笔、红糖等产品前往长安和西凉。
荀澜相信很快,百姓就会遗忘毫无存在感的汉室天子了。至于自己治下的一些心系汉室的臣子,他打算用时间来告诉他们:没有天子你们过得更好。
其实新提拔上来的臣子大都不希望汉室回归,毕竟回归意味着小皇帝任用亲信宦官,给朝廷换一大波血,到时候一个阉人的亲眷都能替代自己,在自己头上耀武扬威。
寒门的学子们也不乐意,任谁也不想回到以前给人做炮灰的日子,现在努力就能考上官府编制,以前全是拼门第,每个郡一年的官员选拔就那么几个,还都给了官老爷的亲眷,任谁都不想上升通道被堵住。
荀澜得到了中原王的封位,昭示天下,自此名正言顺地统治十一个州郡,分封王国内百官,但他留下了玉玺,随便找了个理由打发走了长安的使者。
现在称帝,必然有许多旧臣阻挠,所以他在一点点打破这些臣子的底线。比如,偶尔用玉玺来盖个章。
这方面他也没有迫不及待,更重要的事情是在治下的州郡招贤纳士,设医馆、办学校,修路开渠,推广科学养殖和优良的粮食种子。
在荀澜和一众官员的努力下,仅三四年,中原大地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素来人少地多的江南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中原大地的流民在官府的指引下南下,和兵卒们一道,成为了当地开荒的主要劳动力。杂交水稻产量极高,如今在江南,在改良的曲辕犁助力下,每个壮年农人可以养活三个五口之家。农户以家里余粮和官府换得盐、锄头、镰刀等生活必需品,攒两年余粮,甚至还能换到百姓家的奢侈品——铁锅。
百姓分得了土地,家里有了余粮。因着耕种效率的提高,社会大量的劳动力被从农耕中解放出来,从事畜牧养殖、工厂制造等行业。
大大小小的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纺织、造纸、制瓷、榨油、酒、醋、酱、糖等的酿造加工等行业迅猛发展,大量的生产降低了商品的价格,本来是大户人家才能用得起的油、酒、醋、酱、糖等产品,逐渐上了富农的餐桌。
更大的变化是,随着纸笔价格的下降和一对夫妻能够养活家里老幼,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送自己孩子去读书识字。
报纸上可是天天刊登:好好学习,考取了功名,日后就能当大官。对于地里刨食的人家而言,若是家里能出来一个官吏,那可是祖坟冒青烟的大好事。更何况,五岁以上,十四岁以下的少年少女读书都是免费的,还包一顿午饭。
光午饭一项,就足以让普通百姓心动,每个学校的午饭给的都相当足。大家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以前粮食少的时候,一天能吃一顿饱饭就是好日子了。所以不管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还是目光短浅只想蹭饭的父母,大都送子女去读书。
荀澜丝毫不心疼粮食:距离扫除文盲、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三观又迈出了了关键性的一步,这些都是华夏未来的进步知识分子啊。
公元197年,天下大旱,甚至还起了蝗灾。荀澜治下的州郡因为水渠的修建和广挖水井,受灾面积有限。早有准备的他放出了大量的鸭子,抵抗蝗灾。并出动许多将士,以大网捕蝗,蝗灾很快就得到了平息。
他在蝗灾之后及时开仓救济灾民,让百姓安然无恙地度过了这场灾难。但凉州和益州的百姓就没那么幸运了,益州因为张鲁、刘璋等军阀的混战,无力也无心救灾。
民怨沸腾之际,荀澜派赵云带兵入川,先后击败张鲁、刘璋。从大汉第一武学院毕业的优秀生庞统、司马懿和凌统在战争中脱颖而出,在献策和杀敌方面积攒的功勋足以升任县长。
当地的兵卒亦无心抵抗,听说中原王来了还有欢呼着去开城门的。
短短三个月,历史上蜀汉的根基、有千里沃土的天府之国皆归荀澜。
荀澜调戏志才为益州牧,在益州别驾选人任命时,他特地空了个职位,只任命赵云一个别驾,相比其他州郡三个别驾的人数,的确是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