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入狱
成元十一年,十二月十日。
银台,天心月圆。
左之暮放下手中的书,轻声道:“朋友既然来了,就出来吧,何必做这梁上君子?”
一身夜行衣的黎淮无声的落到地上。
他墨扎在脑后,一身夜行衣几乎要与昏暗处融为一体,他站的远,左之暮身前的油灯照不到黎淮的地方,显得黎淮在昏沉处站着,如同夜色的分身。
左之暮微微一愣,问道:“九公子深夜来访,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黎淮上前一步走入光下,冷声道:“左监正,我全都知道了。”
左之暮手一抖,打翻了手边的茶盏。
“哦?九公子知道了什么?”左之暮故作镇定的问道。
“一切。”黎淮站在原地,半敛了眸子,他似是累极,光是说这两个字,就已用光了全部力气似的。
左之暮沉默不语,两个人就这么静静对峙,左之暮身前的油灯的火星晃动几下,逐渐黯淡了下去。
左之暮不添加灯油,黎淮问道:“左监正这里,未免过于暗了些。”
左之暮轻声道:“半明不亮,人生不就如此吗?”
“人。”黎淮字字铿锵,“当光明正大。”
左之暮沉默良久,走到黎淮身前,郑重的行了大礼,没有说话。
黎淮也不扶他,就这么看着左之暮深深的弯下腰去。
“左之暮。”黎淮声音有些发抖,“你们谁也不欠我的,你们谁都跟我没关系。”
左之暮猛地抬起头来,黎淮眸色深沉,看不出一分感情,冷若三九寒冰。
“我黎淮,无父无母,无根无源。”黎淮说,“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左之暮喉头梗阻,良久,哑着嗓子说:“多谢。”
“滚。”黎淮撂下一句冷冰冰的话,转身走了。
成元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机巧大会。
京安城背靠北岭山脉,绵延不绝的巍峨山脉易守难攻,是个绝佳的天然屏障。
祖王君一统江山后,墨阳休养生息百年多,九君下令于北岭修筑行宫,日后若有变,氐宿城的王族便退居北岭行宫。
人倒霉的时候,总是想啥来啥。
九君的十一弟,也就是后来的十君造反,十君生生把九君逼到了北岭行宫。那时的北岭行宫只有一个宫城而已,臣子和臣子家眷、王族、随行侍从和军队,全都聚在一个宫城里,到底是起了冲突。
不到一个月,投降了。
轻轻松松篡位成功的十君继续修北岭行宫,有了九君的前车之鉴,十君对北岭行宫进行了严格的区域划分,圈出了内外城,甚至意图向外扩建,创建一个岭上城。
想法十分惊艳,就是工匠的技术跟不上,白搭。
怀着能建多少是多少的信念,北岭行宫拖拖拉拉、一年摞一块石头的胡乱建造。
一直拖到了爱才的二十四君上位,机巧技术空前发展,还出了个旷世奇才程倦吾。
据说程倦吾跪在何氏王族宗祠里,盯着十君在祖绸上留下的构想看了一天一夜,之后闭关三日不出。
再之后,程倦吾激动的拖着一箱子图纸,衣衫不整的直接踹了二十四君的房门。
得亏二十四君惜才,要不他早就菜市口见了。
北岭行宫,繁华百里的岭上城,从程倦吾的图纸里抽枝发芽。
史书记载,北岭梧桐山上的梧桐楼建成之时,二十四君立于楼顶笑道:“能见证这千秋功绩,此生足矣。”
“见证?我程倦吾从不见证。”程倦吾不羁的坐在栏杆上,脚下是繁华灯火,他仰头饮尽手中的酒,“这万世千秋,当庆幸有我程倦吾。”
梧桐骄子,千秋庆生。
澄州渡城程倦吾。
自此,天下独一无二的岭上城——北岭行宫——正式建成。
墨阳的技巧大会,是当年号称“梧桐骄子,千秋庆生”的程倦吾创办的。梧桐楼是整个机巧夺天工的楼宇,只有在机巧大会之时才会展开枝叶,而每年十二月十二日的机巧大会,不仅是梧桐楼开放之时,也是天下能工巧匠争个上下的时候。
梧桐楼外,花灯千里驱散夜色,万里北岭亮若白昼。
唐晚着一袭玄色金线梅花纹的澜袍,手中握着素白纸扇,在北岭梧桐楼外漫无目的的走着。
周围熙熙攘攘,他始终没有找到黎淮的身影。
唐晚把扇子收在手里,轻声问旁边的将骊:“你说,黎淮他真的会来吗?”
“会啊。”将骊是个实诚孩子,“之前不是说黎漠会来吗?黎淮那么喜欢黎漠,肯定会来啊!”
唐晚磨了磨牙,阴阳怪调道:“是吗?”
将骊没发现自己主子变了脸色,说道:“对啊,你看,那不是黎漠吗?好像在等人?”
唐晚抬头一看,刚好看见左之暮走向黎漠,然后跟着黎漠一起走进人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