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四
从柴荣继位的第一天起,他就笃定地按照他的第一个十年计划在推进工作。
他的改革,强国富民,最终是为了「开拓天下」。用历史教科书的话说,统一中国是当时的历史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后周位处中原,北有辽国和北汉,南有南唐、后蜀、南汉等政权。如何推进统一进程,这里涉及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
枢密使王朴为柴荣献上《平边策》,按照王朴的设计,后周应该先灭南唐、南汉,次取巴蜀,再次而幽、云,最后攻取北汉。这是典型的「先南后北」而且「先东后西」战略。
后来北宋的统一进程,大体上与此类似,但略有不同。北宋赵匡胤、赵光义两任皇帝,采取「先南后北」,但又「先西后东」的策略,最终实现了相对的大一统。但正因为北宋太过强调先易后难,以致在灭掉五代十国之后,国力消退,始终都无法从辽国手中夺回幽云十六州,成为宋人永远的痛。
柴荣的做法,其实跟王朴的策略,以及后来北宋的操作,都不一样。
他有自己一套谋略。
他先派大将西征,不到半年,攻取了后蜀的秦、凤、成、阶四州。随后,开始南征。他三次御驾南征,最终拿下南唐的江北十四州。
就在所有人认为柴荣要灭掉南唐,连南唐都自认国祚不保、遣使求和的时候,柴荣却对南唐使者说,划江而治就好了,我在位时,绝对不会灭你的国,至于后世我就不打包票了。
这个时候,柴荣已经将他的目标锁定在最强大的敌人——辽国。
我们可以复盘一下柴荣的整个计划:他先攻打并不强大的后蜀,取了4个州,但未灭人国,可见是出于练手和震慑的目的;接着攻打南方最强大的南唐,取了江北之地,仍未灭人国,目的仍然是震慑,让所有南方的政权都老老实实别动,奉我为正朔。
他应该是一个民族意识很强的国君,心目中真正的敌人,是干掉辽国,夺回幽云十六州。所以针对北方,他也没有先打北汉,而是直奔幽云而去。这一点,与王朴倒是意见相同,一定要先夺幽云,再打北汉。
为什么要先幽燕后北汉呢?王朴分析得很有道理,他说,幽燕既下,则北汉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候其便,则一削以平之;如果先北汉而后幽燕,虽北汉可灭,然已师老兵疲,幽燕难下。
后来的北宋则反过来,先打了北汉,再去夺幽云,结果真的错失窗口期,怎么都夺不回来。这是后话。
柴荣在震慑了南方政权之后,按计划出兵辽国,还基于一个现实的考虑。当时的契丹,国力虽强,但矛盾激烈。时任皇帝辽穆宗,晚上喝酒,白天睡觉,被国人称为「睡王」。以契丹的国力,来一个昏君,中原政权收复幽燕还有胜算,若是来一个明君,基本就没戏了。柴荣攻打辽国,正是想抓住契丹内乱的政治窗口期。